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 正式發布 , 文件中提到“扎實開展重點領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序推進鄉鎮通三級及以上等級公路、較大人口規模自然村(組)通硬化路,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和危橋改造。扎實開展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試點。穩步推進農村公路路況自動化檢測。 ”
2021年12月9日,交通運輸部、財政部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公路技術狀況檢測評定工作的通知》(交辦公路〔2021〕83號),文中提出“2022年,農村公路路面自動化檢測比例達到40%以上;至2025年,基本實現具備檢測條件的農村公路路面自動化檢測全覆蓋。”
如今,農村公路已進入“建養并重”的新發展階段。 截至2020年底,農村公路里程達到438萬公里,評定里程達到381萬公里,其中自動化檢測里程約77萬公里,自動化檢測比例為20%。更大規模的農村公路全覆蓋自動化檢測已經是迫在眉睫,路況數據是農村公路交安設施安全性提升和大規模養護決策的剛需。使用輕量化自動檢測裝備以及“人工智能+大數據”實現數據運算效率提升,是實現廣袤農村公路路況數據低成本、快速采集的必由之路。
目前來看,現有農村公路路況評定技術主要面臨三個難題:
一是如何提高數據采集的覆蓋范圍,逐步推動傳統區域抽樣檢測向全域數字化檢測過渡,重點是解決農村公路檢測設備的適用性、經濟性與保有率的難題;
二是如何保證不同區域采集數據的可比性,建立不同檢測裝備間數據的一致性評價機制,促進“集中式”檢測向“分布式”檢測轉換,縮短農村公路數據更新周期;
三是如何保障數據采集與傳輸過程的可靠性,避免檢測結果層層上報導致的數據失真問題,保障農村公路數據的客觀性與準確性。
為解決以上痛點難題,助力提升各地農村公路管養水平,由行業智庫領銜、碩博團隊支撐的上海同陸云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同陸云”),核心技術之一來源于同濟大學,正在全國積極開展區域農村公路養護監測系統試點方案。
在同陸云的農村公路養護監測系統中,低成本高精度的檢測設備、核心技術及真實有效可追溯的采集上傳機制適用于農村公路的檢測評價體系,可實現路面平整度快速檢測、路面病害智能識別、以及對路面狀況(PQI)、路基技術狀況(SCI)、沿線設施技術狀況(TCI)等各種指標的檢測評定 ,并將檢測路段數據可視化,便于管理者了解現有公路的使用性能。
在試點方案中,在農村公路路段始測前,同陸云使用激光檢測車和輕量化檢測系統進行一致性檢驗,檢驗結果合格后,方可將后續檢測數據用作“以獎代補”考核數據。2021年4月,在湖南交科院的主持下,團隊在益陽市進行了標準條件下激光檢測車和輕量化檢測設備測定某農村公路段IRI的對比試驗,實驗結果表明,兩者檢測結果具有一致性。相較于適用路況較好公路的檢測車,由于設備輕量化特點,可搭載于往返客運車,實現一年多次巡檢,大幅提高了檢測效率,有效降低了檢測成本。
一致性對比測試
在貴州農路村道全檢項目中,同陸云在接到這次檢測任務的第一時間,立即組織力量響應號召。以輕量化設備、智能分析算法、路面健康狀況檢測技術,在貴州省農村公路開展自動化全覆蓋檢測。在短短75天時間內,圓滿完成任務,并成功交付。為貴州省的農村公路未來的管養方案制定提供決策依據和數據基礎 。在廣東汕頭農路項目中,順利完成農村公路全檢,綜合評估檢測效率提升5倍、成本降低一半、原始數據可視追溯 。其他案例如重慶農路檢測、福清農路檢測、嘉善農路抽檢等,同陸云亦均出色完成。
貴州公路局感謝信
此外,同陸云團隊合作建立了如“四好農村路 ”建管養運系統、路長制管理系統 ,亦提供了如白改黑超薄罩面解決方案 等管養方案,為養護單位制定科學的養護維修對策提供依據,切實提高公路的養護管理工作,優化養護資金的使用方案,提高公路的服務水平。
同陸云技術與團隊源自同濟大學,與同濟大學共同開展“產-學-研-用”合作,依托邊緣云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賦能交通基礎設施性能感知與管理。公司致力于成為道路優質管養數字服務領導者,面向管養行業提供全覆蓋、全要素、全周期的道路性能高頻多維感知服務。核心技術成果“路面多維高頻檢測裝備和智能養護技術” 榮獲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等,并入選2021年度交通運輸重大科技創新成果庫。
(新媒體責編:pl090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