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疫情多點頻發,涉及省份多,深圳市疫情防控形勢復雜嚴峻。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建交通華南公司深圳地鐵13號線二工區項目部上下深入貫徹落實上級單位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時刻緊繃疫情防控之弦,堅決克服麻痹思想、厭戰情緒、僥幸心理,切實做好打硬仗準備,進一步完善應急預案,加強防控體系建設、物資儲備和宣傳教育,持續抓好疫情防控監督工作,全面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貫徹落實上級部署
項目部積極響應上級有關決策部署,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大政治任務和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快速響應、迅速落實、主動作為,多次召開疫情防控專題會議,傳達學習政府單位、業主單位、集團公司關于當前疫情防控的文件精神和部署要求,確保把上級各項防疫要求傳達到位,各項防疫措施宣講到位,并啟動疫情防控應急機制,積極組織疫情防控演練,做深做細做實項目防疫工作。
建立健全組織機構
疫情暴發后,項目部第一時間啟動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研究發布《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成立疫情防控工作小組,任命防疫專員及衛生員,建立健全疫情防控組織架構,堅持由主要領導牽頭負責,分管領導具體推進,相關部門合力落實的原則,將防控任務細化落實到具體部門和人員,對照上級單位疫情防控監督工作單,明確各方監督責任、監督重點,實現精準監督。
完善疫情防控體系
鑒于項目人員眾多,疫情防控體系搭建難度大的情況,為確保信息傳遞及時有效,快速應對新情況,提高監督效能,疫情防控工作小組督促項目部嚴格執行雙崗管理、網格化管理、管理人員包保作業人員管理等制度,利用QQ、微信等通訊工具,建立疫情防控專用工作群,分享疫情動態、疫情防控知識,實時掌控和監督在場人員信息及動態,堅持每日、每周向上級單位報送項目疫情防控情況。
完善防疫物資儲備
疫情防控工作小組準確研判深圳市疫情發展形勢,遵循“寧可備而無用,不可用而不備”的原則,督促綜合辦公室采購足夠的防疫物資。目前,項目部已備齊一次性醫用口罩、消毒液、洗手液、體溫槍等防疫物資,可供全體員工使用3個月,并設置了滿足新進場人員臨時隔離觀察需要的隔離房間,實現了“家有余糧心不慌”,提高了員工士氣,增強了團隊作戰能力。
加強日常防疫工作
疫情防控工作小組根據上級單位疫情防控相關要求,嚴格落實在崗、返崗人員健康管理措施,第一時間為返崗人員測量體溫、查驗健康碼、查看核酸檢測報告,建立“一人一檔”制度,切實做好人員出入和來訪登記,每日填寫《項目部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臺賬》及《地鐵項目到崗人數統計表》。做好環境消殺和個人防護,對辦公室、封閉作業區、宿舍、食堂、衛生間、淋浴間等場所每日2次消殺。督促所有員工及一線工人做好個人防護,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盡量不聚集、不扎推。監督員工嚴格落實錯峰取餐、分散就餐,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離,避免聚集性風險。
加強防疫宣傳教育
疫情防控工作小組監督項目做好防疫宣傳,筑牢思想防線工作,在各生活區、辦公區、施工現場設立疫情防控執勤點,向項目管理人員及分包作業人員告知疫情最新動態,宣傳新冠疫苗接種知識,督促參與核酸檢測采樣工作,讓全體員工提高認知,做到心中有防備、防護不松懈。督促執勤點工作人員隨時關注及掌握員工、一線工人的思想動態,幫助他們解決急難愁盼等實際難題,并積極宣傳國內防疫經驗及做法,堅定戰疫必勝的信念。
強化監督檢查促整改
為凝聚合力做好疫情防控監督工作,項目部不定期聯合業主、監理等單位對二工區八大生活區進行掃樓式檢查,主要從封閉式管理、防疫物資儲備、工人情緒安撫等方面開展檢查,并形成檢查報告。疫情期間,項目部嚴格落實上級要求,對監督過程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指出,全力督促整改落實,筑牢全項目部防疫屏障。除外部單位檢查外,項目部也會不定期組織自查自糾活動,開展復工復產安全教育培訓及防疫專項大檢查,對自查出來的問題及時整改、閉合,助推疫情防控工作規范化、合理化,增強監督質效。
疫情尚未結束,預防仍需努力。當前深圳市疫情防控工作仍處于關鍵階段,必須深刻認識做好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牢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中建交通華南公司將上下一心,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監督各項工作,認真履職,踐行初心使命,全面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新媒體責編:pl090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