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思樂mustela品牌隸屬于法國科延化妝品公司旗下,該公司于2018年成為全球首家制藥及護膚品行業的共益企業,并致力于與全球 40 家美妝護膚行業的共益企業共同攜手改善化妝品行業在社會和環境領域的積極實踐。2022年3月,該企業在最新的共益影響力評估中,獲得了108分的優異表現。
法國科延化妝品公司(下稱:科延),在企業社會責任方向上的承諾與實踐已超過 16 年 。
自 2018年成為全球首家制藥及護膚品行業的共益企業以來, 科延圍繞“為每一個人創造福祉”這一宗旨構建其行動,以其創新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impACT(取意:影響力+行動)為依托,訂立了其未來10年的企業戰略目標 --“加速轉型,成為構建可再生可循環、產生影響力的可持續發展企業” 。在此背景下,科延不斷改進其商業模式及其相關業務,包括:主營護膚品品牌(妙思樂mustela和Babo Botanicals),化妝品活性成分以及風濕關節病方向的研究。與此同時,科延更是與眾多相關方合作,共同構建更具可持續性的商業發展模型。
科延在以下ESG相關的行動表現上尤為突出:
承諾于2030年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企業自身的碳中和 ,并已為此規劃制定相關措施及評估方案,
妙思樂mustela 品牌產品的生態設計及其生命周期分析,
有機成分的配方及其在妙思樂mustela 產品中的更大占比,
供應鏈追溯與管控、原材料追溯性及成分認證
員工的社會責任行動,
與科延所在的社區和利益相關方采取聯合行動,開發更可持續的產品
自2010年以來已減少145噸的塑料包裝及65噸的卡紙
共益企業(B Corp)在全球范圍內,將社會和環境目標根植于商業模式及業務范疇內的企業,并設定可量化的目標、采取積極行動、向更可持續的目標前進。目前全球已4,700多家共益企業(中國超過40家) 。共益企業需要通過五項具有關鍵影響力的維度的評估:治理、員工、社區、環境、客戶,評估標準以ESG為相關范疇,并與聯合國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緊密相連。它同時涵蓋一份相互依存原則,旨在改善公司及其整個行業生態系統(合作伙伴、供應商、客戶、等等)。
共益企業自愿做出承諾 -- 為共同利益做出貢獻;
科延自愿做出承諾 -- 以行動加速美妝護膚品行業的可持續轉型。
為解決美妝護膚品行業在傳統線型經濟下所產生的高消耗、多浪費等問題,科延與美妝護膚領域的近40 家共益企業聚集到了一起,以“B Beauty”之名,承諾致力于為整個行業的減排、可持續發展,做出努力。重點將聚焦在:原料供應及其可持續性、更綠色的物流運輸、生態環保包裝,這幾個方向。
“ B Beauty”的積極推動者:科延總裁 Jean-Paul Berthomé 先生
“通過妙思樂mustela和Babo Botanicals品牌以及科延的化妝品活性成分業務,我們希望為化妝品行業的轉型做出貢獻。”B Beauty“讓我們能與有共同信念的公司合作,采取具體行動。我們希望集合我們所有人的智慧,加速該行業的轉型。這項行動對地球所要面臨挑戰至關重要,行動包括:促進全球碳中和、打擊生物多樣性破壞、實現零浪費等等。
科延總裁Jean-Paul Berthomé
關于法國科延化妝品公司
傾其所有,必有其因。科延,我們是一家以使命驅動型企業,我們的目標是幫助每個人創造屬于他們的福祉,無論孩童還是長者,這是我們70 多年來不斷前進、開拓、研究、創新的動力。我們是一家100%的家族企業,獨立是我們的根本,我們的產品遍布 100 多個國家/地區,主要品牌包括:妙思樂mustela、Babo Botanicals 和 Piasclédine 300。對我們而言,人類的福祉與地球緊密相連。保護地球,是在對人類的未來負責。作為一家共益企業,我們對社會和環境的積極影響已被認可,而我們不會止步于此,我們以行動,成為一家對地球更有益的公司。
關鍵信息一覽:
四大業務方向:護膚化妝類、皮膚學、風濕病學、化妝品活性成分
2021 年營業額:2.87 億歐元,其中 74% 來自國際銷售
1098 名員工和 14 家子公司
3.6% 的營業額投入研發
(新媒體責編:pl090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