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埃畢致力于打造全生命周期國產BIM應用軟件,堅持自主創新并專注于BIM+IoT的智慧賽道。從BIM到CIM是大勢所趨,益埃畢運維產品的服務能力也逐步從項目級拓展到園區級場景和城市級場景。
2021年運維寶又迭代出兩個個專用產品,工地寶軟件(基于BIM/CIM的智慧工地平臺)、基坑寶軟件(基于BIM的數字基坑監測平臺),相比BIM運維每個項目數千個IoT數據。智慧工地和基坑監測一般IoT數據一般不超過50個,在益埃畢團隊的經驗來看,是比較簡單但專業屬性非常強的產品,應用場景定位是為安全建造提供實時數字化監管。
21世紀以來,全球正出現以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等為代表的新一輪技術創新浪潮,全面實現數字化是通向智能建造的必由之路;邮┕し秶^大,一旦發生事故,周圍臨近的行人和建筑物也將遭受難以估量的損失,因此對于基坑進行日常定期的安全監測是十分必要的。
益埃畢自主研發的基坑監測管理平臺3.0近期發布上線,構建工程軟件完善的生態系統。基坑寶適用于開挖深度超過5m、或開挖深度未超過5m但現場地質情況和周圍環境較復雜的基坑工程;訉毻昝赖膶IM+IOT+移動互聯+云平臺技術拓展應用,可拓展監測范圍,用于:基樁、橋梁、地下管線、邊坡、隧道、壩體、建筑物等的綜合監測。
目前基坑寶已在十余個項目落地使用 ,得到了知名的國有企業、專業咨詢公司、基坑監測類公司的采購。該系統包含網頁端和移動端 ,遵《GB50497-2019建筑基坑工程監測技術標準》和《上海市基坑工程在線監測實施方案的通知》,通過物聯網技術實現傳感器數據的自動采集、傳輸 ?蓪崿F基坑的圍護結構沉降監測、水平位移監測、傾斜監測、鋼支撐軸力監測以及地下水位等動態數據的實時監測,數據實時上傳 至服務器分析處理并儲存,及時反應工程的各種施工影響,并做出相應措施,保證工程的安全和避免對周圍環境造成過大的影響,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能夠極大的方便決策者對全局的把控,有效提高施工安全系數,降低發生安全事故的概率。
平臺支持多種主流3D格式輕量化及在線預覽 ;數據與構件模型點位密切關聯便于可視化管理 ;應用軟件系統支持B/S模式,普及性和整體性優勢強,便于升級維護;采用云服務器,性能穩定、安全性高、維護便捷;采用主流數據庫系統,可支持大數據分布式存儲和高并發;支持定制化開發,可擴展采集和控制智能設備,同時配套APP移動端 ,方便對現場情況的高效巡檢與快速掌控。應用于智能建造過程中的創新亮點如下:
三級架構部署
平臺功能按照用戶、企管和項管三個層級進行劃分,不同層級賬號所對應的管理權限與范圍依次升級,各有不同,并且在項目環境下,針對不同的普通用戶,設立了不同的崗位,崗位與崗位之間,也存在不同的權限差異。
人員系統化管理
建立了明確的公司組織架構和職位;同時管理員對所有成員可以進行啟用和禁用操作,或者設定賬號有效期限等。
資料管理
資料分類樹支持多層級劃分 ,可對基坑監測工程中復雜的資料進行合理歸檔;更重要的是這些資料與BIM監測點位也能形成了一層關聯關系,讓資料實現可視化管控 的過程。
監測模型掛接
模型的綁定與關聯掛接,平臺實現了全程自動化識別,自動化比對,自動化關聯 。盡量避開人工操作,極大提高了系統的準確性、容錯率和用戶的體驗感、同時也節省了項目監測人員的時間。
三維可視化點位監測
利用BIM模型結合監測數據,方便精確定位與可視化表達。
現場巡檢
現場巡檢分為日常巡檢和突發巡檢;日常巡檢可以根據指定周期自動生成巡檢列表 并提醒相關人員按時巡檢;突發巡檢則是記錄突發情況,方便巡檢人員快速定位到工作目標點位;巡檢記錄里可以查看到所有歷史巡檢記錄,包括文字和圖片信息,同時支持手機APP端進行巡檢 。
監測預警
平臺設定了報警通知、巡檢推送,通過消息的方式及時傳達 ,有效避免了處理不及時的情況發生。同時附帶了監測數據統計以及年度報警統計;在報警通知消息里點擊“定位”能直接快速定位到模型當中的報警點位,報警項和報警數據一目了然,極大的節省了監測人員的時間。
數據報表、自動化生成日報、月報
數據報可靈活篩選監測科目、測點類型、時間等,更加符合不同用戶的需求;同時支持一鍵生成 標準化模板的日報、月報,節省匯報人員工作量。
監測駕駛艙
包含了點位報警檢測、月度預警統計、巡檢檢測等部分,中間模型部分可以隨時操作查看目標點位信息情況。
由于基坑工程的特殊性,基坑工程發生事故的概率往往大于主體工程,根據工程實際調研,基坑工程的事故率可達20%左右,基坑工程一旦發生事故,不但會對施工人員產生傷害,延誤工期,造成經濟損失,嚴重時還會造成火災、爆炸、有毒有害物質泄漏,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對于基坑進行日常定期的安全監測是十分必要的。
(新媒體責編:pl090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