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城市信息模型(CIM)市場正處于全面鋪開的初級,市場潛力巨大且有想象空間。CIM本身也在不斷的發展很演變,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商機;贑IM網白皮書的分析,十四五期間CIM的市場規模會達到400億元。
參考CIM網2022年2月發布的《2021年城市信息模型(CIM)發展白皮書(指數報告)》。節選之第四章的4.3“CIM中標單位產業圖譜”。從業務角度來看,目前CIM產業發展的基礎較為薄弱,產業發展尚處于早期,還未能形成非常成熟的產業格局。從公開的招投標信息與政策標準的制定單位提取,目前積極參與到CIM平臺建設的單位主要有三類。
一類是政策、標準、課題、方案的研究單位,這些單位大多來自住建部、地方住建廳下屬單位或機構,大多是專業服務城市規劃領域和住建科技研究領域,如住建部信息中心、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單位。
一類是CIM平臺的建設及CIM+應用的開發單位,這些單位主要具有軟件技術集成應用和開發的能力,大多為建筑與城市數字化領域技術領先的科技公司,主要分布在北、上、廣、深等超一線城市,如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騰訊云、奧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飛渡科技有限公司、中設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益埃畢建筑科技有限公司等,是CIM產業發展最核心的主力軍。
還有一類CIM平臺建設所需的專業技術分包和服務單位,這些單位在數據處理、模型搭建、GIS、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專業領域具有較強的專業性,對于CIM平臺建設和CIM+應用開發落地,提供專業的技術分包服務,也是CIM產業發展建設的重要力量。
回顧我國CIM行業的發展歷程,2018年以前,我國CIM僅處于概念階段;2018-2019年,CIM基礎平臺試點城市建設啟動;2020年政府開始總結試點城市經驗,啟動國家級、超大特大城市CIM基礎平臺;2021年,啟動省級、省會城市、部分中小城市CIM基礎平臺,2022-2025年,全面推進中小城市CIM基礎平臺,推動“CIM + ”應用。
(新媒體責編:pl090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