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家高速公路網主骨架已基本形成,隨著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汽車保有量每年年復合增長率接近12%,高速公路由此出現收費效率降低,重大節假日易塞車等現象,表明我們離智慧高速的目標還有一定的距離,因此高速公路還迫切需要進一步的智慧化工作。如何統籌協調高速公路“人、車、路、環境”各要素,加快推進新基建時代智慧高速建設,成為了行業的重要課題。
智慧高速發展現狀
隨著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一輪周期,著力發展以智慧高速為核心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手段之一。便捷的高速路極大方便了人們的出行生活,也增強了道路運輸服務能力,促進了社會經濟發展。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底,我國高速公路總里程已突破16萬公里。隨著高速公路里程的迅猛增長,在方便人民群眾出行、促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諸多問題,亟待解決的痛點有:(1)高速公路數字化程度不足(2)高速異常事件檢測困難(3)繼續投資傳統設備易造成投資浪費(4)交通數據孤島化嚴重。
解決方案
(一)數字化高速
集萃感知智慧高速路側感知解決方案可以及時將采集到的路側信息進行分析處理,一方面為主管部門提供更及時的全息數字化路況信心,一方面可以通過交通誘導屏、廣播、OBU推送等方式,以最高效率和最佳方式為駕駛人實時提供交通流量、交通管制等信息。
(二)異常事件檢測
集萃感知智慧高速路側感知解決方案對違法違章、交通事故的綜合檢出率達98%以上,并可通過后期的大數據采集和深度學習,在方案運用過程中持續提升事件識別率和事件識別種類。
(三)車路協同應用
按照“端-邊-云”的整體協同架構,集萃感知智慧高速路側感知解決方案可全面支持智慧高速的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應用。延展應用:
1.自由流收費
短期實現不停車快捷收費。中遠期逐步取消各匝道收費站,實現無站快速通行。
2.伴隨式信息走廊
行駛中,車輛通過車載車路協同設備實時全面獲取信息。可實現根據實時事件、車輛的位置和終端類型,進行個性化交通信息服務定制。
3.貨車編隊測試
貨車編隊運輸是通過基于車車通信、車路通信的車路協同技術,實現相互間低時延的互聯,形成一個多車輛同時行進、自動保持車間距的隊列的貨車自動駕駛應用。
(四)數據多元融合
高速公路路側感知設備采集的數據應包括但不限于即時車速、行車方向、車輛位置、車流量、異常事件等,并能將相關數據高度融合。同時路側感知設備需支持靈活組網,可在安全合規前提下向多級管理部門開放共享數據,并可通過建立大數據庫,進行數據的深度學習,在系統運行過程中持續增強系統的可靠性。
核心優勢
集萃感知智慧高速路側感知解決方案以集萃感知DPI-VR-300A雷視一體機為核心路側感知單元,該產品是一款集毫米波雷達、智能視覺攝像機于一體的智能交通路側感知產品,融合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的感知優勢,可在智慧高速項目中逐步取代傳統視頻監控器和微波檢測器的分離式安裝,降低路側感知單元的安裝和維護成本,提升高速路側感知能力,從而加快高速智慧化進程,助力數字化公路格局。
產品性能出色,可實現全天候全天時的實時精準路側感知,探測距離達450米,可同時覆蓋12車道,探測512個交通目標,識別5大類交通目標,20余種交通事件,融合檢測精度達98%,并適應高速公路多種突發情況應用數據采集要求,相關指標均通過了公安部交通安全產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認證。
雷視一體機可實現高速出入口、路段的數據實時全息化,精細感知高速公路的車流、車輛類型、異常事件等信息,并通過數據融合實現實時全息路段,幫助主管部門更好地對高速公路車輛信息進行采集,實現更精準的交通態勢研判。同時,更精準的感知數據還可聯動現有高速誘導屏,實現道路事件的提前預警和誘導,為新型基礎設施與傳統基礎設施融合發展帶來實實在在的變化。
成功案例
無錫新吳區車路協同技術5G智能交通示范項目
寧波象山港高速機電工程升級工程
河南鄭州市高速公路車路協同項目
總結
按照目前的經濟發展態勢,全國的客貨運輸需求仍會以每年2%-3%的速度增長,而長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區的增長速度會是全國的兩倍。大概15年以后,道路路網所要承載的交通量是現在的兩倍,要求我們不僅需規劃、建設、運營好現有的高速公路,更需關注未來,長遠布局。得益于現代人工智能、物聯網、5G、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集萃感知智慧高速路側感知解決方案可以幫助大幅提升智慧高速的路側感知能力,推進前沿技術,賦能ITS交通系統的發展,幫助打造“智能、快速、綠色、安全”的智慧高速公路。
(新媒體責編:pl090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