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隨著企業數字化轉型進入深度用云階段,尤其是越來越多的企業擁抱多云混合部署模式,云管和云網已經成為決定企業上云成效的關鍵因素。在2022年5月19日中國信通院和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舉辦的“第四屆云管和云網大會”上,中國移動云能力中心趙立芬發表《從移動云到算力網絡》的主題演講并在接受移動Labs會后專訪時表示,中國移動算力網絡將提供與水、電一樣,可“一點接入、即取即用”的一體化社會化服務。
算和網深度融合、算和網統一編排成為剛需
國家政策層面重點圍繞新基建中數據中心進行算力規劃,提出“東數西算”為核心概念的多層次、一體化的數據中心全國資源布局,且對云計算和大數據領域核心技術突破、對雙碳等提出了具體要求。
“東數西算”即《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中提到的“東數西算工程”,指通過構建數據中心、云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
東數西算中,以“東數西訓”、“東數西存”、“東視西渲”三個應用場景為例來說明。東數西訓,即利用西部的CPU、GPU算力資源進行視頻處理、語音處理等AI模型訓練,將訓練好的模型應用于東部進行推理。東數西存,以醫療行業為例,國家規定醫療影像數據需存儲15-30年,醫療客戶的影像歸檔數據等可存儲于低成本的西部數據中心。東視西渲,即東部有很多影視后期/動漫制作等客戶提供視頻素材,以成本優先策略調配西部算力完成渲染任務,并將結果返回東部。
由此看出,東數西算需要算和網深度融合,算和網統一編排成為剛性需求。
2021年,中國移動提出算力網絡規劃,將構建以5G、算力網絡、智慧中臺建設為重點的“連接+算力+能力”新基建,積極推動實現“網絡無所不達、算力無處不在、智能無所不及”,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賦能產業數字化“大生態”,構筑數字產業化“小生態”。
從移動云走向算力網絡的整體規劃
中國移動算力網絡的發展路徑分為三個階段,分別是泛在協同階段、融合統一階段、一體內生階段。第一階段是泛在協同階段(2021年-2023年),在這個階段算和網由獨立的云管系統和網管系統分別進行管理,通過運營服務層實現云和網的協同運營,來為用戶提供“一點訂購、一站式開通”的服務,同時實現網隨算動。第二階段是融合統一階段(2023年-2024年),對算和網進行統一管理和智能編排,從而提供算網融合服務。第三階段是一體內生階段(2025年~),基于算網一體的基礎設施,構建超級智能化的算網大腦,提供一體化服務以及創新服務的模式。
移動云作為中國移動落實國家“東數西算”政策的重要一環,移動云及已經開展的云網融合、云邊融合、云數融合、云智融合都是中國移動算力網絡的基礎和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移動2019年啟動云改以來,移動云進步很快:產品豐富度國內業界前列;已建成34個云計算節點,算力超過500萬vCPU;2021年全網收入242億元,同比增長114%,增速國內第一,IDC排名升至第七。那么從移動云角度來看,如何從移動云走向算力網絡呢?
(1)從四融到八融:移動云已經規劃“云網、云數、云智、云邊”四融差異化能力和云原生架構,已初步完成四融產品構建和云原生基礎打造;后續將持續深化云、網、邊、端等深度融合,實現移動云向算力網絡演進,為客戶提供容量無限的算力和永遠在線的服務。
(2)技術架構方面,借助中國移動全面升級的5G專網、云資源布局、云網一體升級策略及行業應用能力等,移動云將從資源布局、軟硬一體的技術底座、分布式算網原生、算網編排管理、探索創新運營服務新模式等方面向算力網絡不斷演進。
一是完善資源布局,實現云網邊全面協同。2022年將圍繞四大熱點加大投入,資源池省份覆蓋率100%,支撐1000個邊緣節點建設和納管。
二是構建軟硬一體,異構算力納管等基礎能力。移動云推進算力內核異構化、多樣化發展,初步實現X86、ARM、GPU、NPU、FPGA等異構算力的統一供給,并攻關先進DPU技術。
三是構建分布式算網原生承載算網應用。解耦應用和資源、復用數據和框架,適配算力網絡環境,承載新型ABCDNETS能力和應用。
四是基于算網大腦構建算網的統一編排和全局優化,實現算領域、網領域運營貫通和資源統一管理,融合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實現算網統一智能的編排、調度、管理、運維。
五是未來將會打造業務驅動、管理為主、技術為輔的統一運營入口,構建社會算力交易平臺,打造社會算力交易新模式。
(3)從業務方面來講,中國移動算力網絡將提供與水、電一樣,可“一點接入、即取即用”的一體化社會化服務。
一是提供網、云、數、智、安、邊、端、鏈(ABCDNETS)多要素融合供給的一體化服務;從過去單一的算力服務向多種服務統一提供發展,形成以算力為載體,涵蓋網絡連接、計算存儲資源、數智能力的組合式一體化服務。
二是通過算力并網、基于區塊鏈構建可信交易等,構建社會算力交易平臺,聚焦了算力提供者、網絡運營者、能力提供者、業務/能力使用者等角色,實現對各種資源及服務的合理調度、有效配置,構建面向多維、多方、異構的資源適配與交易體系,讓用戶在算力交易平臺上購買最適合的算力網絡資源及服務。
三是提供用戶需求隨需滿足、體驗“無感”的任務式服務,用戶無需感知具體的資源規格、物理位置以及在業務運行過程中的資源變化等等,算力網絡會根據用戶業務需求及SLA要求配置相應資源,滿足用戶需求。在新的服務模式下用算用網門檻更低、資源使用率更高、提供確定性業務保障。
(新媒體責編:pl090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