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隨著數字化、智能化發展,以5G、VR、數字孿生等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在機動車駕駛培訓領域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應用。特別在智慧駕校推廣和發展階段,以智能模擬器輔助實車訓練對促進傳統教學模式的轉變更有極為深遠的意義。以木倉科技為代表的互聯網科技公司,將藝術設計與技術創新巧妙融合,打造出全新一代的智能模擬器“阿爾法幻影”,并成為駕考寶典智慧駕培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實上,智能駕駛模擬器的普及與使用,不僅能幫助日常教學和訓練更加標準化、智能化,還能有效減少駕校教練車的運轉使用,減少車輛尾氣排放,幫助駕培行業整體朝著綠色低碳的方向可持續發展。
自上市以來,駕考寶典智能模擬器“阿爾法幻影”結合了智慧駕校的實際情況,推出了直面三屏、曲面三屏、單屏和VR版等多個版本,可滿足不同學員的個性化需求。其中,VR版智能模擬器深受年輕學員的認可和喜愛。基于3D建模、數字孿生技術高度仿真模擬的駕校訓練場景,結合VR虛擬現實技術,更讓學員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同時還能避免練車時的緊張情緒和乏味枯燥,讓學車變得輕松有趣。
走進駕考寶典智慧駕校示范基地,一排排整齊的“阿爾法幻影”智能模擬器排列在智慧教學區域。學員陳先生剛剛結束了在智能模擬器上的訓練內容表示,“在模擬器上練習科目二和科目三和上車實際操作是很逼真的,操作起來和真車感覺很接近,心態也輕松,除了常規練習我還體驗了雨雪天氣、高速駕駛等特殊狀況下的操作。感受很深刻,這個模擬器很好用。”
秉持“一半藝術,一半科技”的原則,駕考寶典智能模擬器的整體設計兼具美感與科技感。在研發過程中,駕考寶典團隊進行了大膽創新和大量實踐,以實現“高新技術”與“駕駛模擬器”的深度融合。在STIF 2021國際科創節暨DSC數字服務大會上,憑借垂直領域領先的科技創造力和驚艷的美學造型設計,駕考寶典智能模擬器便摘得“年度產品創新獎”的殊榮。
為了達到學員練車的無差別感,產品開發過程中采用了真車抄數處理、仿真真車主體結構、仿真駕駛操作部件、仿真力反饋運動平臺、仿真音效等,同時智能模擬器還可還原考場環境和極端條件駕駛感受,讓其操作體驗媲美駕駛真實車輛,有效提升學員的“路感”和“車感”。舉個實例,駕考寶典智能模擬器“阿爾法幻影”可根據真實考場數據,通過高精度三維建模的形式生成高仿真練習場景,并涵蓋科目二、科目三的全部考試內容。學員只需坐在模擬器中,就可突破場地條件的限制,“身臨其境”練習直線行駛、曲線行駛、側方位停車等各項培訓內容。同時,還可實時查看訓練報告,從而針對性地加強訓練。
“外觀時尚簡約,體驗真實酷炫。”一位智慧駕校的教練表示,“智能模擬器能夠打破時空限制,讓學車環境更舒適、學車過程更輕松。學員在模擬器上練車,并可選擇模擬考場環境,讓學車更有趣。另外,學員還可以回看學車數據,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讓學車更高效。”
目前,駕考寶典智能模擬器“阿爾法幻影“已經成為許多駕校降本增效、提升競爭力的秘密武器。為提升駕校培訓質量和效率,降低駕校經營成本,駕考寶典對智能模擬器進行了多方面的革新和超越。傾力打造的全新智能模擬器,加入了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高新技術,讓傳統駕駛模擬器擁有了“智慧大腦”,將模擬器訓練數據與駕校智能管理PaaS系統打通,教練可實時掌握學員的練車狀況、針對薄弱環節加強教學和練習,從而以科技化、智能化、標準化的方式有效幫助駕校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
2019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交通強國建設綱要》,提出到本世紀中葉,要全面建成人民滿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強國。交通強國,安全先行。作為駕培行業的優質服務者,提升道路交通安全始終是企業的責任和使命。木倉科技希望借助科技的力量,推動智慧駕考新生態的構建,營造安全、文明、有序、和諧的道路交通環境。
2021年,“數字經濟”在“十四五”規劃中被明確認定為未來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未來基于5G技術搭建的智慧駕校將成為駕培行業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場景。在運用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技術后,新一代智能模擬器在智慧駕培時代必將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
(新媒體責編:pl090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