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以下簡稱國經中心)對外發布《AIoT賦能城市數智化發展白皮書》,對人工智能物聯網(AIoT)技術之于城市數智化的發展模型、戰略價值、現狀基礎、發展趨勢、面臨問題及政策建議進行了集中論述。《白皮書》特別引入特斯聯以AIoT加速推進碳中和城市建設為案例,并對特斯聯的技術開放體系、城市操作系統進行了詳細闡述。特斯聯首席運營官涂孫紅女士作為企業代表參會并發言。涂孫紅介紹了特斯聯基于AIoT技術推進城市數智化轉型的實踐,并闡述了《白皮書》所發布趨勢在具體城市案例中的體現。
特斯聯首席運營官涂孫紅女士作為企業代表參會并發言
特斯聯以AIoT端到端智慧服務,促進城市智能化發展
《白皮書》收錄了特斯聯以AIoT技術賦能城市智慧化發展的創新實踐,指出推進城市數智化應將城市視為統一的有機整體,不應將硬件、軟件或者垂直場景進行拆分,應基于統一的城市級“數字底座”,將軟件、硬件、建筑、基礎設施、運營、服務等統籌規劃部署,構建一體化的智能城市綜合體。
具體而言,特斯聯采用“造城如造車”理念打造一體化城市單元,通過AIoT底座構建城市智能感知網絡,通過TacOS特斯聯智能城市操作系統形成智慧賦能體系。
區別于“城市大腦”和城市智能運行中心(IOC)等以單一場景、城市治理為主要目的的“自上而下的管理平臺”,特斯聯構建了以TacOS為核心的智能系統。一方面,TacOS向下連接城市全場景AIoT智能硬件,打通異構設備和數據壁壘,另一方面,TacOS向上驅動城市空間管理向智能化轉型,并提供“自下而上的運營平臺和運營體系”服務。
據涂孫紅介紹,當前特斯聯的AIoT解決方案已經覆蓋了城市治理、產業發展、民生服務和生態宜居等類別的多個智慧場景,通過TacOS與智能硬件實現場景融合價值:
針對G端治理,通過TacOS的標準化的服務接口可實現與AIoT“新基建”及智能應用的全鏈接,滿足城市數智化各個智慧環節的互聯互通及“云-邊-端”協同。
針對B端產業發展,特斯聯主要通過TacOS開放平臺,廣泛支持生態合作伙伴的接入,并通過設立產業聯盟,推進“綠色”、“智能”生態的融合與資源互通,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和新興產業培育。
截至目前,特斯聯已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布局,在重慶、武漢、德陽等地落地了一系列因地制宜、靈活配置、千城千面的AIoT解決方案,促進城市的智慧化轉型。
不僅如此,特斯聯還在借助AIoT技術,推進碳中和城市的建設,這與《白皮書》中提到的“智慧低碳”未來發展趨勢不謀而合。雙碳戰略是特斯聯的核心戰略方向之一。特斯聯以TacOS中的雙碳能力作為技術引擎與底座,構建起覆蓋能源生 產、輸配送到能源消費側,覆蓋全生命周期城市碳足跡管理的雙碳運營產品體系,幫助政府和企業實現碳中和。
涂孫紅透露,截至目前,特斯聯的碳中和解決方案,已經覆蓋了建筑,社區,園區,城區四大城市主場景。特斯聯的雙碳產品在武漢中法生態城全面落地,成為管委會認可的低碳智慧科技園。
整個園區以TacOS平臺為系統平臺底座,通過技術與管理節能雙輪驅動低碳園區的打造。園區通過“光儲直柔”技術,實現建筑從傳統能源利用向清潔能源利用的轉變,同時通過數字化手段,柔性調控能源利用,在實現綠色能源利用的同時,實現能源利用最優化,達到減碳的目標。特斯聯在整個園區落地源網儲荷一體化的整體解決方案,有效整合了各種雙碳及全場景智慧化的產品板塊,持續實時監測碳排放并運營綜合能源服務,通過數據驅動能源和碳排放的動態精細化管理。而這一服務中的系列數字化驅動管理與調控的基礎,同樣是特斯聯的TacOS平臺。
智慧城市建設由技術進步驅動轉變為業務需求驅動
國經中心所發布的《AIoT賦能城市數智化發展白皮書》根據經濟學的供需理論框架,以“城市需求(Need)-商業模式(Business Model)-服務促進(Service facilitation)-技術支撐 (Technique)–政策環境(Policy)”五個視角構成城市數智化發展NMSTP模型,形成價值實現的閉環,明確未來城市建設運營參與者的數智化轉型方向。
在國經中心專題組看來,智慧城市建設由技術進步驅動轉變為業務需求驅動,是城市數智化發展的內涵之一。以AIoT為代表的新技術帶來的服務促進需滿足城市發展需求,才能釋放出巨大的生產力。《白皮書》指出,技術的供需雙方需要形成互利共贏的商業模式,建立長效的建設運營機制,才能使需求端進一步擁抱新技術,形成技術流和資金流的價值閉環。
城市需求變化推動技術、產品、服務、理念迭代
國經中心專題組看來認為,城市在從數字化向智能化、智慧化演進的過程中,城市管理者、應用開發商、系統集成商、服務運營商等智慧城市建設運營的參與者,需要根據城市需求的變化,推動技術、產品、服務和理念的轉變。《白皮書》分享了當前AIoT技術賦能城市數智化發展所呈現出的十大未來趨勢。
趨勢一:在支撐技術層面,呈現出AIoT推進數據實現實時動態智能處理,驅動城市治理和決策科學化的趨勢;
趨勢二:在動力機制層面,從技術驅動向需求驅動轉變,服務能力正成為需求端關注的核心內容;
趨勢三:在技術合作層面,技術正在從封閉體系走向開放體系,系統持續升級和快速迭代避免了“建成即落后”現象;
趨勢四:在核心架構層面,AIoT“端到端”服務能力將有效促進橫向一體智能的高效協同,城市操作系統和“城市大腦”需協同發力;
趨勢五:在雙碳目標的推進層面,AIoT技術正在加速推進“碳中和”時代未來城市的建設,數智化與“近零碳”將同步實現;
趨勢六:在關鍵賽道層面,社區和園區“末梢神經”將成為智慧城市入口爭奪點,智能化城市片區成為數字經濟發展集聚載體和容器;
趨勢七:在服務領域層面,AIoT技術正在從注重“城”市建設向賦能“產”業發展轉變,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
趨勢八:在建設模式層面,互惠互利合伙人模式正逐步替代政府一次性購買,向特許經營權和持續性購買服務轉變;
趨勢九:交付形式上,單點項目解決方案亦在走向暢銷運營方案,使技術廠商在初始設計階段就關注城市未來高效運營和提高數據質量;趨勢十:在核心資源層面,數據正在成為城市戰略資源并形成替代效應,在技術研發、場景落地和政策制定等方面,都要以構建高質量的數據資源體系為核心。
最后,《白皮書》指出,盡管當前我國智慧城市產業已得到長足發展,然而城市的進一步數智化仍面臨著諸如“數據孤島”、可持續盈利商業模式、AIoT標準化和智能化水平、協同發展的建設模式、網絡和關鍵數據安全風險、數智化“碳中和”機制、建設標準及項目監管等挑戰。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站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歷史交匯點上,處在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迫切需要不斷深化對智慧城市發展的認知,理清如何最大程度釋放數智化技術賦能的紅利,基于整體性、系統性和一體化視角,從根本上解決城市面臨的新挑戰和新需求。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的結合是未來技術應用的重大變革,為滿足民眾生活、產業發展、政府治理的新需求和智慧城市發展注入了新動能,為新時代促進經濟增長、建設美好生活、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行之路。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城市一定是一個AIoT技術深度融合,高效數據驅動,技術賦能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繁榮城市;一個在3060目標下實現碳中和的永續可持續發展的綠色城市;一個以人為本,人機共生的智能化體驗無處不在的人本城市。(特斯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王鑫)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