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孵化公司多瑪醫藥看準實體瘤對更安全、更有效、差異化的抗體藥物的切實需求,進行賦能式孵化。專注于雙抗ADC新藥研發的思道醫藥是多瑪醫藥的第一個孵化子公司。
思道醫藥(Xadcera)目前已經注資落地在蘇州BioBAY。公司英文名中的"X"代表Cross或是Bispecific, "adc"表示公司以開發ADC為主要戰略目標,"era"取自治療therapy。思道醫藥致力于開發全球有競爭力的雙抗ADC藥物管線,造福人類健康。
思道醫藥目前已經從百奧賽圖引進3條雙抗ADC管線,均處于臨床前階段。預計于2024年1月啟動IND,隨后在海外和中國同步開展臨床試驗。思道醫藥擁有3條管線的知識產權和全球權益。
思道醫藥的3條雙抗ADC管線,通過雙抗ADC分子較強的腫瘤選擇性和更好的雙靶點協同內吞活性,從而實現更安全、更有效、差異化的產品目標。
DM001:TROP2/EGFR雙抗ADC
靶點信息
TROP2(TACSTD2),人滋養細胞表面糖蛋白抗原2,在人胚胎發育過程中起重要作用。TROP2在多種腫瘤中高表達,是腫瘤相關抗原。Trop2 的高表達與癌細胞的增殖、侵襲、轉移擴散息息相關。
EGFR( ERBB,HER1),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HER)家族成員之一,屬酪氨酸激酶型受體,靠與配體結合來激活。EGFR信號通路對細胞的生長、增殖和分化等生理過程發揮重要的作用。當EGFR發生突變時,導致EGFR信號通路的持續激活,從而導致細胞異常增殖。
TROP2與EGFR在非小細胞肺癌,胰腺癌,宮頸癌,皮膚癌等腫瘤上共同表達。
DM001的優勢
兩個靶點都具備較強的內吞功能,共表達腫瘤較多,適應癥廣;
兩個母本單臂抗體內吞較弱,減少對正常組織造成的損傷;
腫瘤細胞雙靶點的結合,ADC內吞更強、藥效更好;
兩個靶點的成藥機制較清晰,潛在毒性風險可預估;
基于RenliteTM小鼠平臺,結合KIH技術,正確組裝率>95%,極大降低了CMC工藝開發的難度。
DM001的實驗數據
圖3. DM001在TROP2和EGFR表達量均較高的腫瘤模型中藥效數據(每周一次,給藥兩次)
DM002:HER3/MUC1雙抗ADC
靶點信息
HER3是人表皮受體蛋白,與同家族成員形成異源二聚體后具有較強的致癌能力,在多種腫瘤發生中發揮重要作用。
MUC1是由MUC1基因編碼表達的一種高糖基化粘蛋白,在多種器官上皮細胞頂端表面表達,同時異常糖基化的MUC1在多種腫瘤細胞上高表達。
HER3與MUC1在肺癌、乳腺癌、胰腺癌、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等多種腫瘤上共同高表達。
DM002的優勢
HER3與MUC1在多種實體瘤中共表達,在乳腺癌、肺癌、胰腺癌、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等腫瘤中共高表達,是一個優秀的雙抗ADC分子組合;
單抗及雙抗耐受性良好,但臨床活性有限,組合成雙抗ADC后藥物臨床活性較好;
兩個靶點均成藥挑戰性高,市場需求大、競爭小;
候選分子經體外物種交叉結合驗證、腫瘤細胞系內吞檢測及親和力檢測;
基于RenliteTM小鼠平臺,結合KIH技術,正確組裝率>95%,極大降低了CMC工藝開發的難度。
HER3和MUC1在腫瘤組織中的共表達
圖4 HER3-MUC1共高表達于:卵巢癌、乳腺癌、胰腺癌、肺腺癌、子宮內膜癌等
DM004:5T4/MET雙抗ADC
靶點信息
5T4是由TPBG(Trophoblast glycoprotein)基因編碼的高度糖基化膜蛋白,在多種腫瘤中高表達。腫瘤細胞中過表達5T4與不良預后相關。
MET全稱間質表皮轉化因子 (c-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 factor, c-Met) ,屬于酪氨酸激酶受體超家族,包括跨膜和可溶性蛋白形式。MET在正常胚胎發育、成人傷口愈合和組織再生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當MET異常激活時,如MET突變、擴增或過表達,啟動正常細胞向腫瘤細胞轉化,促進腫瘤細胞增殖、轉移以及耐藥。
DM004的優勢
MET與5T4在多種腫瘤中共高表達,組合適應癥廣泛,市場需求大;
MET內吞速度相對較快,可以協同加快5T4內吞,進而促進雙抗ADC藥物進入細胞;同時減少腫瘤表面MET與5T4蛋白量,降低腫瘤生長、轉移、耐藥等信號通路;
5T4表達特異,能夠降低MET藥物的毒副作用;
候選分子經體外物種交叉結合驗證、腫瘤細胞系內吞檢測及親和力檢測;
基于RenliteTM小鼠平臺,結合KIH技術,正確組裝率>95%,極大降低了CMC工藝開發的難度。
MET和5T4在腫瘤組織中的共表達
圖5. 5T4/MET組合雙靶點在多種實體瘤中表達出強相關性
目前思道醫藥高管團隊持續招募中,有意者可多多關注多瑪醫藥的網
(新媒體責編:pl123456xx)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