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運-20等系列明星產品吸睛,各類戰斗機、教練機、預警機、直升機、無人機、智能協同系統等空軍航空裝備讓人大開眼界……連日來,在“2022空軍開放活動·長春航空展”上,到處可見尖端元素,讓觀眾沉浸式體驗大國航空工業,點燃強軍夢。
吉林主題館:“吉林智造”展英姿
行走在吉林主題館,打上“吉林智造”標簽的一項項技術、一件件展品,無不讓吉林人充滿自豪。約5000平方米的展館面積、40余家參展單位,展示了我省航空航天及配套產業發展成果與優勢潛力。
展館設計融合多元化的載體形式和數字化內容,打造更生動的參觀體驗。館內設置CAVE沉浸式體驗區,通過高科技光感應用及地域文化畫面相融合的方式,全方位展示“一主六雙”高質量發展戰略。
在長春通視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展區,該公司展出的明星產品M0ES-470察打一體型飛行器兩軸四框架伺服穩定吊艙吸引了不少青年。“我們公司主要是做機載的光電偵察吊艙。此次展出的‘470’是專門為大中型無人機、有人機及飛艇等航空器載體研制的,產品可實現多種跟蹤模式,可對目標進行手動跟蹤、地理跟蹤、自動跟蹤和搜索跟蹤,相當于一個瞄準器。”長春通視光電技術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王文博介紹,當天展出的還有MOES-350穩定吊艙,可用于森林防火、高速路網日常巡檢和應急搜救。
此次航空展,除了常規的無人機,吉林省翼啟飛科技有限公司還帶來了翼指揮系統。該系統基于實戰總結的經驗,針對城市違建、樓頂違建、市容市貌管理的實際需要,利用無人機高空視角、地面拍攝的視頻給一線指揮員及不在現場的各級領導以全面的視頻支援,提供實時的視頻畫面及參戰人員實時地理位置,為指揮員指揮決策提供依據。
“軟件平臺依托微信小程序,在時間緊迫的應用場景下能第一時間通過微信轉發給指揮員。”吉林省翼啟飛科技有限公司行業部技術負責人杜慕天介紹,為保證視頻及指揮內容安全,軟件設置了數十種角色,依據不同角色賦予不同的觀看權限,視頻疊加水印,防止錄屏和拍屏外泄。每次任務設置有效時間,隨機生成訪問秘鑰,到期自動失效。
航空工業館 盡展“大國重器”
3000平方米的航空工業館內,有航空工業集團及各成員單位近20家企業參展。展品以航空武器裝備系列化發展為主線,精選了以殲-20、運-20等“20”系列為代表的明星產品,戰斗機、教練機、預警機、運輸機、直升機、無人機、機載武器以及智能協同系統等空軍航空裝備展品展項,全面展示制空、打擊、預警、信息、投送等要素高度融合的空中作戰體系,以及人民空軍航空裝備跨越發展成就、中國航空工業自主研制先進航空裝備實力和滿足新時代人民空軍能力建設提升要求的綜合保障能力。
“我比較喜歡殲-20,它代表著中國空軍的先進水平。我回去要寫在日記里,也想了解更多的航空知識。”來自市二實驗小學的曹銘軒和爸爸一起來逛展。航空工業館里的各類飛機模型讓他流連忘返。
“右前方,往右前方一點”“我想體驗一下”……除了“明星產品”,航空工業館還有體驗項目。在航空工業館傘降訓練模擬器旁,觀眾們有序排隊,躍躍欲試。
“這款模擬器是由我們自主研制,主要用來訓練第一次跳傘的新兵,比較便捷,可以快速了解傘降的流程,而且模擬器可以進行環境模擬,讓學員更有感覺。”航空工業航宇救生裝備有限公司設計師楊自強介紹。
剛剛體驗完畢的魏女士難掩興奮,“來到航空展特別高興。雖然顯示跳傘失敗了,但是體驗感非常好。”
沉浸式體驗 豐富展會內涵
在空軍主題館,觀眾們跟隨著解說員的腳步,了解人民空軍發展史,見證人民空軍新時代的騰飛。
在中國民航無人機館,全國無人機行業高精尖展品匯聚一堂,航展科技感、互動感十足。有引領智慧城市空中交通的自動駕駛飛行器科技企業展示,有助力鄉村振興建設智慧農業的機器人和人工智能技術公司項目,還有致力于構建全自動化無人機配送企業的多元場景介紹……
在沉浸式體驗館,航空工業云航展體驗區、飛行訓練中心、科普魔術廣場、科普放映區等將科技、科普、趣味和科幻結合在一起,滿足不同年齡段觀眾觀展需求。
“我們注重航空科普、親民和互動,觀眾在觀看、體驗過程中,可以了解航空知識,還有魔術劇等來演繹航空故事,讓觀眾有不同的體驗。”中航環球創意總監、沉浸式體驗館負責人張寶鑫說。
在航天科普館,有全息投影映射出十二星座云圖,有水幕光影組合成的宇宙飛船等影像,有探月工程中的月兔號月球車,還有火星探測使用的天問一號任務火星車……展觀眾置身其中,仿佛遨游于“空天地”間。
“我們希望通過交流和互動,讓科學知識融入生活,增加貼近性,讓觀眾有很好的體驗,”展館工作人員介紹。
此次航空展共設吉林主題館、航空工業館、中國民航無人機館、航天科普館、空軍主題館、沉浸式體驗館等6個室內展館,以及空軍裝備展區、通航飛機展區等室外展區,14萬平方米展覽展示總面積,創長春航空展新高。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