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公益記錄者在線德化工作站一行在社會調研中發現,德化縣城多處掛著“物聯連”的標識,但是大多數人并不了解所謂的“物聯連”是什么意思。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新產品,中國公益記錄者在線德化工作站一行來到了品為智能科技(福建)有限公司的德化運營中心,進行實地調研。
圖:品為智能科技德化運營中心
當中國公益記錄者在線德化工作站一行到達品為智能科技德化運營中心時,剛好碰到公司總經理張雙垤與技術總監彭金鋒正在巡查工作。當張雙垤得知一行人的來意時,便親自帶著彭金鋒以及其它部門人員,詳細介紹了“物聯連”系列產品的科研成果和優越特性。
圖:董事長陳淑珍(中)總經理張雙垤(右)技術總監彭金鋒(左)
彭金鋒在2001年畢業于福建省泉州市農業學校計算機應用專業,他和張雙垤都是該公司的創始人。在2016年初,他們就一起攜手開始研發資產智能管理系統、水電表遠程預付費系統。
圖:品為智能科技德化運營中心
彭金鋒介紹,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原有的低矮民宅已經變成了一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發展成了標準化的現代生活小區,各大行業的制造工廠也集中分布在各種產業園區。然而,隨著出租行業的不斷增長,大家都面臨著資產管理與水電收費問題的困擾,古老的管理方式再也不適合現代市場的管理需求。
圖:品為智能科技德化運營中心
彭金鋒說,對于他們在做技術專業的人員來說,自然更加敏感于市場的微妙變化,因此新的智能化管理理念開始在心中萌芽,尋思著能否開發出新軟件來解決當下社會管理存在的難點、痛點。在跟張雙垤溝通后,兩人一拍即合,放下原有的工作,帶著技術團隊,全心全意地鉆研新技術與開發新產品。
圖:彭金鋒介紹公司科研情況
功夫不負有心人,彭金鋒與張雙垤終于在2016年底成功研發出“物聯連智能資產管理系統、智能水電表遠程預付費系統”。為了讓產品能夠適應所有行業,針對各大城市的不同需求,彭金鋒與張雙垤走南闖北,到處考察市場,同時也不斷地更新設計產品結構,終于成功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產品,并將軟件平臺命名為"物聯連",寓意“萬物皆可互聯”。
圖:張雙垤介紹新型智能天然氣表
在不斷地努力下,公司陸續開發了物聯連制造園區智能管理系統、物聯連工業宿舍智能管理系統、物聯連智能門鎖應用系統、物聯連智慧安全用電管理系統等智能產品。后來,又接著開發了物聯連物業信息采集整理系統等系列軟件產品,同時還取得了電信增值業務經營許可證。
圖:彭金鋒介紹公司運營情況
在嘗到成功的喜悅后,彭金鋒與張雙垤搞科研更加有動力了,大膽地跨出一步,與中國移動公司、中國建設銀行、廣電系統、國有資產管理方尋求合作。目前,公司已成為中國移動泉州分公司采購供應商、中國建設銀行泉州分行龍集采供應商,與廣電部門的合作意向正在簽署中。
圖:彭金鋒介紹智能大功率電表
現在,全國已有3000多家企業在使用公司“物聯連”系統,如中國鞋都、世茂御龍灣、重慶保利觀塘、廈門華永天地物業、福建居然之家、中南高科·惠安、泉州工藝美術學院、廈門新東方學校等等。
圖:彭金鋒介紹微型智能單項電控
彭金鋒說,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堅持以人才為本、誠信立業的原則,不斷研發創新信息技術,更新資產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實現企業快速穩定的發展。現在,公司是新一代智能資產管理解決方案供應商,有著強大的軟件升級團隊與市場運營團隊,致力于向客戶提供創新的滿足需求的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為客戶創造長期價值和潛在增長值。
圖:交流座談
彭金鋒和張雙垤分別又詳細地給中國公益記錄者在線德化工作站一行介紹了產品的智能特性和實用價值。現在大家都不必再為收租收費而煩惱了,無論你在哪里,都可實時查看租金、水電儀表余額、工作狀態等信息。用戶可24小時手機繳費,不受時空限制,支持微信、信用卡、銀行卡支付。又有自動通斷電、通斷水與智能開關鎖等多項功能,有效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
圖:張雙垤介紹智能水表
張雙垤介紹,近來公司加大投資建設標準化廠房,用于生產智能斷路器、智能重合閘空開等智能硬件。含旗下公司擁有占地面積19.7畝,總建筑面積約67918平方米,資產總價值約2.3億元,年產智能設備約100萬臺,總產值超2億元人民幣。
圖:張雙垤介紹智能門鎖
公司融合全新技術設計,不斷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氣產品,榮獲多項國家專利。公司根據技術和市場需要的變化不斷提升員工技能,優化生產性能,加大投入開發全系列、集成化、智能化的電氣解決方案,確保產品能夠滿足苛刻的安全性、可靠性、能效及環境要求,以創新科技幫助客戶創造更高價值。
圖:國投集團參觀“物聯連”系列產品
現在,每天都有多家企業來公司參觀調研,商討合作,對產品都非常滿意。
圖:客商觀看“物聯連”系統功能
彭金鋒表示,他們將加大科技研發力度,為未來智能化市場作出新的貢獻。現已分別成立廈門全國運營中心、泉州分公司、晉江分公司及山西省分公司,并向各大城市進軍,誠招代理商和合作伙伴。
圖:物聯連的科研團隊
在此,我們希望“物聯連”產品能夠為大家的生活與生產帶來了便捷服務,為當代快節奏生活增添一道絢麗的色彩,盡心地享受高科技的智能生活。(林良淵 寇淑麗)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