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4年美國Autodesk公司將BIM技術引入我國起算,BIM應用在我國已經有16年的歷史。10多年來,全國先后出現了很多系列BIM大賽,每年舉辦的BIM大賽多到讓人應接不暇,有人統計,每年全國層面和省級層面的BIM大賽加起來達26個之多?v觀這些大賽,參賽項目少則超過100個,多則超過1000個,BIM應用的熱度,可以用“如火如荼”來形容了。
BIM應用已經開始進入瓶頸期。表現在:不少企業在BIM應用中要么只會“老三樣”應用點,例如碰撞檢查.管線綜合,要么“武裝到牙齒”,幾乎包含了所有應用點;在匯報過程中,幾乎無一例外地在逐一講解開展的應用點,至于應用帶來的效益,只是定性地講一下不用講也知道的好處,不同的參賽項目,除了應用的工程對象不同,其他區別很少。這讓人想到,BIM 大賽究竟賽什么?是賽誰的應用點齊全嗎?
在大家的應用點都齊全的前提下,是賽誰的工程更大、更有特點嗎?
BIM作為一項技術,不應該像藝術一樣,只用來給人看,特別是BIM應用涉及相當的資金、技術力量的投入,不能只停留在展示的層次上,而是應該讓它帶來效益。如果在BIM應用伊始還可以只是關注已經開展的應用點的多少,經過10多年的應用,必須關注其應用的效益。只有這樣,才能實現BIM應用的可持續發展。為此,需要關注如何衡量BIM應用的效益?什么是提高BIM應用效益的關鍵途徑?
一般來說,是否投入應用一項新技術,往往取決于投入產出比是否足夠大。這其中的產出,應該既包含效果,也包含利益。
相比之下,在多數情況下,衡量BIM應用的效益并不難。因為BIM技術應用的涉及面不像企業信息化的涉及面那么大。(楊延波)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