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共浙江省委 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深入貫徹<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建設高水平交通強省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實施意見》)的發布,浙江省未來30年交通行業發展繪就了宏偉藍圖。交通強國、交通強省的戰略部署,對臺州交通的未來發展也有了明確的要求。市委、市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精神,制定了臺州市交通強國建設總綱——《關于建設高水平交通強市的實施意見》(臺市委發〔2020〕67號),著力構建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打造長三角南翼綜合交通樞紐,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強市,到本世紀中葉,全面建成交通強市,為交通強國、交通強省建設貢獻臺州力量。
12月28日上午9:00,最高時速140公里市域D型動車組從市域鐵路臺州火車站站順利駛出,標志著臺州市域鐵路S1線正式開通運營。作為臺州市區范圍內南北向的重要交通動脈,臺州市域鐵路S1線不僅是臺州市綜合交通公共一體化向前推進的堅強支撐,更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有力“臂膀”。
作為臺州城市軌道交通力量的“先行者”,市域鐵路S1線一期工程是國內首條采用PPP模式落地的市域鐵路項目,被財政部列入第四批全國PPP合作示范項目。工程全長約52.4公里,總投資約228.19億元,設計最高運行速度為140千米每小時。途經椒江、路橋、溫嶺三地,共設站15座,其中地下站7座,高架站8座,初期運營計劃投運車輛31列,采用2動2拖4輛編組,高峰行車間隔6分40秒,平峰行車間隔10分鐘,單列最大載客量 1084人。不僅能夠為沿線各組團之間提供快速、舒適、便捷的軌道交通運營服務,同時進一步加強了臺州中心城區椒江、路橋兩區和溫嶺市區之間的交通聯系,為臺州地區南北向創建了重要的交通走廊。
市域鐵路S1線沿臺州城市群最主要交通走廊輻射,成功把臺州城市群核心椒江組團、路橋組團與城市群內圈層溫嶺副中心城市串聯起來,線路覆蓋城市群主要功能節點,為中心城區與溫嶺副中心之間提供快速、大容量、公交化服務的骨干公交方式。實現了‘椒江—溫嶺’半小時交通圈,讓臺州從“公路時代”拓展到“軌道時代”!臺州市域鐵路S1線的開通不僅意味著臺州進入城市軌道交通發展快車道,更是為中心城區與新城和外圍組團之間的通勤、通學、商務、公務、旅游、探親等客流提供了公共出行的新選擇。
截至去年底,公路交通在臺州市綜合客運體系中占絕對主導地位,機動車保有量已達219.05萬輛,人均機動車保有量0.331輛,為全省最高。單一的公路交通已無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出行需求,尤其是臺州中心城市各組團、副中心城市與重要發展城鎮之間的出行需求。市域鐵路S1線的開通是優化客運體系結構,減輕公路客運壓力的有效途徑。為提高中心組團及外圍副中心之間出行效率、縮短出行時間、緩解高峰時段出行壓力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
過去的幾十年里,臺州人民依靠勤勞和智慧把臺州打造成為中國民營經濟發祥地、股份合作經濟發源地和市場經濟先發地,面對“新冠”疫情后的新征程和新挑戰,民營經濟要想再創新輝煌,離不開城市能級的提升。作為一個典型的多中心組團式城市,只有依托完善的交通體系,才能助力周邊建設,推動交通“流量”轉化為經濟“留量”。
此外,連接椒江、臨海、黃巖和臺州灣新區的臺州市域鐵路S2線項目即將開工建設。臺州市域鐵路 S2 線起于黃巖區北洋鎮,在臺州西站與甬臺溫鐵路、金臺鐵路換乘,臺州站與杭臺高鐵、市域鐵路 S1 線換乘,途經臨海市、椒江區、臺州灣新區,終于臺州灣新區方特樂園, 線路全長 66.57 公里。全線共設車站 20 座,其中,12 座高架站,7 座地下站,1 座地面站(臺州西站站)。新建北洋停車場 1 座、濱海車輛段 1 座,共享 S1 線中心停車場,共享線網控制中心。在車埭和大路線預留遠期設站條件。于臺州站設 S1 線與 S2 線的聯絡線,全長 1.08 公里。
項目建成后,S2線將構筑臺州城市東西向公共交通主軸線路,與S1線共同組成中心城區“東進西擴、南聯北跨”的臺州城市軌道交通骨干網絡,對推動三區兩市融合、完善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改善居民出行條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臺州作為全國浙江沿海中部區域性中心城市、長三角南翼的重要城市節點,隨著軌道交通建設的不斷完善,有效推動了先進交通服務功能的進一步完善,強化了中心城區的輻射帶動和縣域之間經濟聯系,對加快區域融合、推動各地方經濟整體提升、整合與強化臺州中心城市功能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