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北京鐵路樞紐豐臺站主體結構封頂之時
●閆揚
2021年5月28日,中國二十二冶集團金結公司承建的北京鐵路樞紐豐臺站改建工程主體結構封頂,較合同期提前48天。此工程是我國首座采用雙層立體車場的大型客站,具有鋼結構焊接量大、材質特殊、工期緊、施工場地狹小、多項工程交叉施工、工程質量要求高等多方面難題。面對眾多難題,二十二冶人秉持“一天也不耽誤,一天也不懈怠”的中冶精神,敢為人先、勇于超越的創新理念,敢于亮劍,立足打造智慧工地、綠色工地,運用BIM技術、二維碼技術、私有云技術、智能工業網和大數據分析五大技術手段,率先推出二十二冶鋼結構全生命周期智慧建造管理平臺,實現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
勇擔使命 疫情面前敢于亮劍
2020年春節期間在全國爆發了新冠疫情,北京豐臺火車站項目也正處于大干時期。如何復工復產成為項目團隊的難題之一。2月6日,項目部黨支部書記提前趕往了北京豐臺項目部。“當時疫情來勢洶洶,完全打亂了我們的施工節奏,項目部的工人一律不允許坐火車,所以我提前前往北京做好定點接送工作。”支部書記回憶中提到,相比全國的復工復產豐臺項目提早了半個月,為北京豐臺火車站順利完工打下了良好基礎,二十二冶人在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兩座大山面前,敢于亮劍直面困難,表現出了二十二冶人的精氣神和使命擔當。
又是一年春節,2021年春節期間項目響應國家號召“就地過年”不間斷施工,安排管理人員13人,作業人員100人留場繼續進行施工,春節期間豐臺項目工程總體完成80%。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每一個項目部的員工都臨危不懼、堅守責任,用自己的綿薄之力為豐臺站貢獻力量。
創新改革 打造智慧化工地
公司以“夯實管控平臺、優化管理模式、推進智慧建造、提升精細管理”為工作主基調,以實現“工業化設計、工業化生產、工業化運輸和工業化安裝”的全過程管理為目標,打造以“平臺+模塊”的管控模式,運用BIM技術、二維碼技術、私有云技術、智能工業網和大數據分析五大技術手段率先推出了二十二冶鋼結構全生命周期智慧建造管理平臺,實現工業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平臺系統實現了“三個第一”,暨中冶第一個智慧建造管理平臺、二十二冶內第一個鋼結構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和鐵路建設行業第一個智慧建造管理平臺。
智慧化工地的打造極大解決了因疫情影響減緩的進度,從設計、生產、運輸到最后的安裝,全面實現以計劃為主線的智慧化流程,極大提高工作效率。
堅守初心 走綠色發展之路
項目在建過程一直秉承著“生態環保的理念”進行實施作小組,實行三級管理,建立以項目經理為第一責任人的綠色施工管理體系。經項目班子成員進行綠色施工策劃,經過多輪討論后制定了各項管理體系、制度、管理目標。
在資源節約與利用方面,引進三位掃描儀、焊接機械人,極大地節省人工,提高一次合格率,減少返修,實現節材減污的綠色施工。項目部利用互聯網技術及高新智能設備,強化對物資設備的管控,提高材料管控及時做到材料的節約,最大限度地減少人力。項目全體成員通過對新技術的研發,為項目節省大量施工用地、能源、材料、機械、人工等施工成本,并形成專利達20余項,BIM成果5項。
在環境保護與安全方面,采買了大量焊煙凈化器、新能源灑水車、空氣質量檢測裝置等環保設施。為了給附近居民提供舒適的居住環境,項目部自主研發了裝配式的封閉焊接棚,有效遮擋光污染并且阻擋了噪聲傳播。
疫情面前,困難面前,二十二冶人從未間斷前進的步伐,他們不忘初心,勇擔使命,敢于亮劍,打造智慧化、綠色化工地,為首都發展,打造中冶品牌貢獻自己的力量。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