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機電公司武鳴安鳳嶺風電項目并網發電
風煙俱凈,天山共色。春意送暖,嶺上獨秀。在詩情畫意的大明山巔,一座座高達80米的巨大風機挺拔屹立,55米長的葉片迎風緩緩轉動,將風能轉化為綠色能源點亮萬家燈火。這是武鳴安鳳嶺美麗的風電長廊,也是機電公司的風電建設者們為這片大山增添的新裝。
武鳴安鳳嶺風電場項目位于廣西省南寧市武鳴區,大明山以西,右江支流武鳴河流域。場區地處高峰林場,多茂密的桉樹林。山體連綿起伏,屬低山剝蝕丘陵地貌,地形較復雜,局部較陡,且坡度大于45°。機電公司的風電建設者們就在這樣的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完成了風電場內道路土建、25臺風力發電機組、箱變的建筑安裝、35千伏集電線路建筑、相關輔助工程等施工任務;厥走@一年多的時間,項目上的酸甜與苦辣,驕傲與自豪,至今依然歷歷在目。
踏勘鋪路 強勢開工擺在機電公司風電人面前的第一道難題,就是道路的踏勘與施工。蜿蜒十幾公里的盤山路曲曲折折,懸崖側立,林木交錯,地勢陡峭,邊坡濕滑,土質軟硬不均,石塊眾多,甚至有堅硬的巖石橫亙在需要修建的道路中間,有時一兩米道路的施工就需要花費數十天時間,有的道路開挖斷面更是深達20米。不可預計的施工難度和安全風險沒有嚇退風電建設者的腳步,他們努力著、堅持著、奮斗著,吃著方便面,就著礦泉水,天天翻山越嶺,踏勘地質,找尋定位點,走遍了十幾公里風電場的每一個角落。調度車輛、人員分工,編制方案,技術推演,如此種種,經過連續多日的奮戰,一條條通往機位的道路暢通無阻,終于讓他們露出了舒心的笑顏。
澆筑吊裝 攻堅克難當第一臺風機基礎開始澆筑。面對“天無三日晴”的陰雨天氣,機電公司的風電建設者們沒有灰心。項目部最先做好充分準備,對現場的“人、機、料”進行合理分配,備足原材料,保證基礎澆筑的供應,施工人員爭分奪秒,晝夜輪班作業,克服機械和場地限制,積極提高施工效率。每臺風機基礎需要連續澆筑16個小時,澆筑的過程中還要考慮天氣和溫、濕度的劇烈變化。為了克服困難,順利完成施工節點,不知疲倦的他們,經過160多天的連續作業,在9月30日這天,迎來了勝利的曙光,25臺風機基礎澆筑任務圓滿完成。
隨著風機基礎澆筑工作的不斷深入,風機吊裝工作也相繼開展。從首臺風機吊裝完成,到風機設備吊裝全部完畢。歷時157天的努力奮戰,157天的自強不息, 25臺風機的安裝工作順利實現,歡呼聲、笑語聲、祝賀聲、贊嘆聲一時間響徹山間。地平線上一個個高聳矗立的鋼鐵巨人,沐浴在夕陽之中,巍峨挺拔,成為大明山脈上蔚為壯觀的秀麗風景。
連線并網 圓滿完工作為并網發電前的重要工序,集電線路施工同樣困難重重,由于地形復雜,設計塔基坐標與現場地形實際不符,導致80級鐵塔有34級變換位置。雜草樹木叢生的山間很難找到可以順利通行的小路,技術人員不辭辛苦,在十幾公里的山路上夜以繼日的往返,挑選定位。秉持著“一天也不耽誤,一天也不懈怠”的中冶精神,所有施工人員有條不紊的進行著鐵塔基礎澆筑、鐵塔組立、線路展放等工作,力保按時達到并網條件。
奇峰岸旁,云海之下,機電公司的風電建設者們以無所畏懼的勇氣、不怕困難的決心演繹著平凡崗位上的奮斗者之歌。他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用智慧和汗水繪就了一幅山巔上風光無限的秀麗畫卷。(徐家陽)
(新媒體責編:wa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