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崔,大概幾點回來?等你一起吃年夜飯”。
“7點前吧,我們現在準備去線路上巡視,忙完就回來”。
這是中鐵電氣化局運管公司南昌維管處南昌維管段向塘西供電車間一對平凡的夫妻-副工長崔金豹和車間技術員王艷菊除夕夜的對話。平淡無奇的言語卻不由地讓人心生感慨。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倆都記不清說過多少同樣的話,即便是舉國團圓、萬家燈火的時刻。
崔金豹和王艷菊所在的向塘西供電車間成立17年以來,一直擔負著南昌向塘西鐵路樞紐的供電安全任務。這個具有近百年歷史的特等老站,處在滬昆、京九、向莆鐵路交叉地帶,八個大型場站縱橫交錯、相互串聯。春運期間,每天有400多趟列車在這里編組發車,每一根線索都牽動著大家的神經。
“遵章守紀、珍愛生命、標準作業、確保暢通!”1月22日,大年初二凌晨4點30分,夜色如墨、細雨紛飛,空氣中彌漫著節日的味道。此刻,當大家還在夢中沉睡,而車間院內早已人影閃動,一個個年輕小伙子精神抖擻,隨著嘹亮的口號聲整裝待發。“今天的任務是上網檢查向塘西五場至七場接觸網設備,最近氣溫變化大,設備參數將發生變化,大家一定要認真檢查,不能放過任何一個細小問題,確保設備標準和安全,都明白了嗎?” “聽明白了”異口同聲地回答之中,大家習慣性地摸了摸身上的裝備器具。行內人都知道,鐵路供電專業每天都要和高空、高壓、高速,這個“三高”打交道。崔金豹作為工作領導人,每次上線作業,都會一遍又一遍叮囑大家。而“安全標準”也成了他的工作座右銘。
“今天的工作是防雷接地專項排查整治,大家穿戴好裝備準備好儀器,先對避雷器接地進行檢測……”。三個小時后,王艷菊來到了距離崔金豹兩公里處的向西變電所。作為一名變電技術員,她的主要工作就是確保鐵路供電的“心臟”—變電所安全運行。春節期間,王艷菊像個陀螺一樣,每天奔波于車間內的12個變電所亭,巡視、檢測在各類臺賬上留下了50余次工作記錄。“我們倆最近的時候,相距不超過五十米的距離,但卻不能大聲呼喚,只有默默地祝福……”王艷菊告訴我們,雖然夫妻倆在同一個車間,但好幾天難得見上一次,因為對工作責任、行業規章的敬畏,雖然近在咫尺,卻只能“平行”堅守。
時間的指針在有序的春運中悄然劃過!1月26日,大年初五7點30分,南昌的清晨風雨交加,遠處贛江畔上依然響起噼里啪啦的鞭炮聲,這是新一年的開工“信號”。“老表,您家這個閑置菜棚已經很不扎實了,如果遇到大風天氣會直接被吹到鐵路線上,我們幫您一起拆除掉吧……”。崔金豹告訴我們:“排查處理路外安全隱患,也是工區的重要任務,這個工作不像在線路上作業,要學會作思想工作,要多和老鄉溝通交流,為此還學會了當地的方言”。火車轟鳴聲中,一處問題解決完畢、拍照備案后,他又帶著大家趕往了下一處巡視地點。長期的戶外作業讓這個曾經的白凈小伙,變成了面龐黝黑的中年漢子。而在漫天的雨霧之中,他和他的隊伍一路疾行,成為鐵路沿線是一道特殊的風景。
春節是中國人的大日子,更多是一年到頭難得的閑暇和溫馨。而這個時候卻是崔金豹和王艷菊最緊張忙碌的時候。2023年春運期間,向塘西供電車間累計巡視檢修線路862條公里,確保了10000余趟列車安全運行。這不僅僅是一組數據,更映照了中鐵電化運管人“成于信、立于品”的行業擔當。向塘西雖是小地方卻是大樞紐,夫妻倆2006年入職,十七年來相識相愛、相濡以沫,人生的軌跡早已和漫長的鐵路線交匯融合。在鐵路線上,像崔金豹和王艷菊這樣的一線中鐵員工還有很多很多。他們勤勉奮斗、跋山涉水、無怨無悔,骨子里流動著中國中鐵的文化血液,他們的青春和夢想在企業徽章之上閃閃發光。
2月15日,2023年春運圓滿收官,此刻他們雖然歸心似箭,作為中鐵電化運管人,但依然選擇加入復工復產的隊列,整裝待發。(李晉 李亞文)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