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是嚴重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一類疾病,已成為影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慢性病的發生和流行與經濟、社會、人口、行為、環境等因素密切相關。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不斷加快,居民生活方式、生態環境、食品安全狀況等對健康的影響逐步顯現,慢性病發病、患病和死亡人數不斷增多,群眾慢性病疾病負擔日益沉重。慢性病影響因素的綜合性、復雜性決定了防治任務的長期性和艱巨性。
為全面貫徹實施《“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進一步推進國家衛計委《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的工作實施,2023年1月7日,由中關村健康服務產業促進會、中關村中醫藥健康產業聯盟、北京中西醫慢病防治促進會聯合主辦的慢性病康復適宜技術(產品)全國推廣項目專家論證會以線上“云”會議的形式召開。
論證專家:吉 軍 中國中醫科學院副主任醫師馬曉彤 中國中醫科學院 研究員張 韜 中國中醫科學院 副研究員張文高 山東中醫藥大學教授
杜艷林 中國中醫科學院 主任醫師劉志敏 中國中醫科學院 副主任醫師劉梅潔 中國中醫科學院醫學實驗中心副處長賈守凱 中醫雜志社副社長
陸明海 空軍特色醫學中心副主任藥師楊 智 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研究員泉州市嗣家名茶發展有限公司為加快成果轉化和應用推廣。充分發揮慢性病康復適宜產品干預的特色優勢,積極探索構建“特色明顯、技術適宜、形式多樣、服務規范”的慢性病康復適宜產品干預服務體系,完善服務模式,持續指動慢性病康復適宜產品干預服務發展,歷時半年項目整理,向主辦方提交金秋葵果茶食養項目的論證報告。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