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前
創新是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創新是水,潺潺若水可潤萬物;創新是路,綿綿小路乃捷徑。創新無處不在,它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大到科技發展、科學實驗,小到人們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它貫穿于科技、文化、經濟、生活、社會的方方面面。人類社會的存在、進步于發展,都是靠不斷開拓創新完成的。
為了響應“我為管理獻良策”五小發明征集活動,裝備制造公司自制組對機軸承座創新研發工藝,便是眾多發明的其中之一。該發明主要想實現組對機軸承座自產,解決磨損消耗難題,組對機是鋼結構工型主材打制過程中不可缺少的生產機器。工型組對機通過滾輪的轉動,使正在打制的工型在組對機胎上隨滾輪轉動而平行移動,并對工型蓋板和腹板進行點焊,在這個過程中滾輪轉動離不開軸承座的支撐。因長期使用組對機軸承座會受到多方原因導致損壞,造成組對機無法正常工作,嚴重影響生產效率,當軸承座損壞到一定程度時便需要換新。裝備制造廠內部工型組對機從建廠時便已開始投入使用,組對機軸承座本身就是消耗品。每隔一段時間的磨損就會造成軸承座不能正常轉動,組對機也就不能正常工作,再繼續使用甚至有嚴重的安全隱患。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經過裝備制造公司員工研究觀察,發現組對機軸承座可以使用車間里廢棄的余料,把廢料通過數控編程下料,再由車床工人進行處理,完全可以替換原來由廠家購買的新軸承座,經反復實驗校對后,無不良影響,最終實現了組對機軸承座的自產。改造完成后設備重新投入使用,據統計,流水線班組平均每個月要消耗15個軸承座,也就是說每年大概需要更換180個軸承座,采購軸承座原材單個價格100元,每年要花費18000元,而自制一個軸承座平均僅僅需要使用0.3個人工,制作180個軸承座需要0.3×260×180=14040元,每年可省下3960元。自制組對機軸承座的研發成功,對公司組對機運行消耗軸承座這一問題得到有效解決,從而大幅降低購買成品件的成本,此項創新方法也在今后生產中得以廣泛應用。
裝備制造公司使用自主研發制作的組對機軸承座,完全能夠替代原來采購的新軸承座,節省了購買原材的成本。另外該方法也可用于拋丸機及其他滾動軸承等類型的機器。實現了軸承座這一消耗品的自產,為公司節約了可觀成本,做到了提質增效。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