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開年以來,木倉科技動作頻出。不僅被央視CCTV-2等權威媒體報道,更參加上海車展、長沙交博會等各地展會和行業大會,表現持續亮眼。
在國家政策大力倡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和交通行業深度融合背景下,作為道路交通安全教育領域的代表性企業,木倉科技始終致力于以技術為用戶增效、為駕校賦能,大大拓展了駕培行業生態的深度和廣度,也在智慧駕培領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目前駕考寶典已陸續在廣西、河南、貴州、浙江、重慶、湖南、湖北等多地開展智慧駕校落成儀式。
以數實融合之匙 解行業轉型之題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而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背景下,交通強國建設再被提及,這也體現了在交通領域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在年初“科技創新數實融合 助力建設交通強國”研討會上,交通運輸部管理干部學院教授張柱庭指出,交通運輸與大數據、互聯網等新技術深度融合是產業發展方向。
作為交通運輸的源頭性行業,木倉科技所屬的駕培領域正積極響應這種呼吁。聚焦行業,大力推動技術創新,為駕培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帶來全新加速度。近些年來,旗下駕考寶典積極扮演駕培行業的智慧化服務者角色,基于用戶服務、生態連接、技術創新等能力,釋放數據要素價值,將智能模擬器阿爾法幻影、AI教練阿爾法銀河、PaaS系統等一系列產品交由市場檢驗,為駕校提供完善的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加速推動數實融合實踐和數字經濟發展。同時在App端,駕考寶典也緊貼用戶需求,通過直播教學、3D模擬練習等數字化新方式幫助學員精準打擊學車痛點,并與專項練習、精簡500題、真實考場模擬等核心功能結合,覆蓋了幾乎全部的學車場景,讓用戶充分感受數字化帶來的更加便捷的學習方式。
與行業發展相向而行,帶動生態共贏
中國每年新增約 2500 萬至3000萬左右的駕駛人,還有很多“老司機”需要提升安全駕駛能力,駕培服務的質量直接關系到道路交通秩序的安全、和諧。
駕培行業是服務道路交通安全的基石,也是道路運輸服務的“窗口”,肩負著重要的社會責任。駕培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要求為道路運輸行業的安全、穩定、高質量發展作出貢獻。
自2011年推出以來,木倉科技旗下駕考寶典的發展方向一直與行業發展要求相向而行,持續推動創新技術與行業應用的融合發展,為用戶打造高效便捷的學車服務。駕考寶典App內包含從科目一至科目四的全部功能及服務,通過圖文、直播、互動練習等形式致力于從源頭提升準駕駛員的交通安全技能和素養。
近些年,伴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多個關鍵詞成為時代熱議話題。根據《中國數字經濟發展報告(2022年)》,2021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45.5萬億元,占GDP比重達到39.8%,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更加穩固、支撐作用更加明顯!“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數字經濟是以數據資源為關鍵要素,以現代信息網絡為主要載體,以信息通信技術融合應用、全要素數字化轉型為重要推動力的新經濟形態。
同時,在國內駕培領域,智慧駕培模式也成為數字時代駕培行業發展的新動力、新方向、新引擎。作為智慧駕培領域的踐行者和深耕者,木倉科技及旗下駕考寶典持續以先進的產品和技術為行業賦能,與合作伙伴共同攜手推進智慧駕培進程。目前全國數百家駕校與駕考寶典建立智慧化合作。
2021年,駕考寶典推出“智慧駕培戰略計劃”,從智能應用、智能平臺、智能硬件三大方向打造三“智”一體運營體系,開啟了全方位布局智慧駕培之路。2023年5月,在駕考寶典2023全新一代智慧駕校系列產品發布會上,駕考寶典再次推出智慧駕校2.0一體化解決方案,實現了產品性能方面的跨越式提升。通過VR、AI等新技術打造了完善的智慧駕駛培訓模式,解決了傳統訓練難實現的模擬險情、交通事故應對等場景,大大提升了學員體驗,同時為駕校提供可持續發展的數智化方式,幫助駕校走向科學、精細化運營,帶動整個駕培生態的互利共贏。
“要抓住機遇搶先布局,才能獲得突破和增長。”木倉科技高級副總裁王坤表示,“智慧駕校的落地,能夠切實幫助駕校降本增效、提升市場競爭力。我們要利用最新的技術形態賦能駕培行業,推動其穩步轉型升級,共建智慧駕培新格局。”
當前,在數智化時代下,更需要通過場景化創新能力幫助行業加速實現數智化轉型升級。未來,駕考寶典將繼續保持初心,把好道路交通安全的第一道關口,同時以技術創新為抓手,為駕培行業在數字新場景中提供發展助力。(張揚)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