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有車家庭正在不斷增加,汽車作為單一價值量較大的可選消費,其承載的消費功能較為復雜,包括日常工作通勤需要,以及非工作的生活通勤需要等,隨著家庭成員扮演的角色越來越多,單一車輛已經不能滿足家庭所有成員的出行需求,多車家庭開始涌現。在這樣的發展情形下,停車問題也開始涌現。隨著國家新能源汽車戰略的不斷推進,車市正逐漸向新能源方向過渡,但“停車難”問題不斷影響著用戶的購買意愿,阻礙了戰略的持續推進。如何建設和諧汽車社會?易車研究院發布停車洞察報告(2023版),嘗試提供一些解決思路。
2023年,“停車難”迫使300多萬用戶放棄購買新能源和轉投燃油車,迫使100萬用戶徹底放棄購車
易車研究院基于2023年前8月潛在購車用戶調研發現,“停車難”沖擊53.38%潛在用戶的購車意向,影響廣度遠大于一線城市的汽車限購政策。
16.89%用戶因缺失固定停車位導致無法安裝充電樁,被迫放棄購買新能源汽車,轉投燃油車。如能有效解決“停車難”問題,按目前中國乘用車2000萬輛左右的年銷量推算,將增加近340萬輛的新能源銷量,按2022年每輛新能源汽車減免購置稅1.55萬元推算(2022年累計免征汽車購置稅879億元/2022年累計銷售新能源568.1萬輛),將幫助國家減少500多億的財政開支。
“停車難”迫使14.32%的用戶推遲購車,8.23%的用戶只能考慮購買小車。
最引人注目的是“停車難”迫使4.9%用戶直接放棄購車,將導致2023年中國乘用車銷量損失100萬輛左右,導致整個國家直接損失兩三千億的GDP,間接損失不可估量;再加過去二十多年中國社會的“停車難”問題一直存在,堪稱是影響汽車產業與中國經濟發展的罪魁禍首之一。
如能有效解決“停車難”問題,不僅能進一步挖掘中國車市的消費潛力,還能加速中國車市的新能源化進程,對中國車市的消費促進與優化價值,絕不亞于汽車(新能源)購置稅減免、汽車下鄉、置換補貼等傳統“促銷型”刺激政策。
2023年,51.99%的用戶認為所在城市“停車難”,其中非常難16.51%,醫院、商圈、學校、車站等位居“停車難”前列
2023年,51.99%用戶認為所在城市“停車難”,其中比較難的35.48%,非常難的16.51%,比較容易僅8.56%,非常容易降至2.78%。
在2023年城市“停車難”地點排行榜中,醫院以61.05%高占比位居榜首,其次是商場、學校、車站等。截至2023年8月,各大城市的核心醫院門口的由患者及其家屬組成的長長車隊,已成了一道道“靚麗風景”。只要是去醫院的,請問哪個不是心急如焚?醫院理應是最容易進入的,現在倒反是最難的,說得嚴重點,這就像向患者的傷口上撒了一把鹽。高度建議廣大醫院院長,把緩解“停車難”上升為醫院的“一號工程”。
我們不能因為“停車難”把病人滯留在醫院門口!不能把消費者滯留在商場門口!不能把學生滯留在學校門口……目前,“停車難”已經淪為制約中國各大城市提升生活品質、優化宜居環境與強化現代文明的核心頑疾之一,已經到了不得不痛下決心徹底解決的關鍵節點。
2023年,中國車主在居住地有32.28%的認為停車不方便,在上班地有24.68%的認為停車不方便
在北京五環以內的老小區,如果晚上8點后才下班回家,停車普遍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往往得在小區里轉三圈,才能發現停車位,如果運氣差點,還得去小區外再轉三圈。北京的國貿、中關村、西二旗等寫字樓集中的上班地,都有一定比例的停車位配置,只要付得起全天停車費,停車相對容易。如果不想支付高額停車費,又想開車上班的,或考慮蹭附近小區的低價車位,或冒著被貼條的風險停路邊或人行道上。
目前,除了北京,不少城市的車主都有停車的煩惱,易車研究院調研顯示,2023年,中國車主在居住地有32.28%的認為停車不方便,差不多三個里就有一個,在上班地有24.68%的認為停車不方便,差不多四個里就有一個。
2023年,中國車主在居住地的年平均停車費用為900元,在上班地為634元
截至2023年8月,車主在北京等大城市的居住地停車費用,每年至少得一兩千元,如果小區環境好點,大體得三四千元。城市級別越小停車費用越少,就全國看,2023年中國每位車主在居住地的人均停車費用為900元。
因城市級別與經濟模式不同,上班停車費用也存在較大差異,在北京的國貿、中關村等CBD區域,固定停車位的全天費用都得過百元。在二三線城市的工廠、五六線的相關部門上班,很有可能是免費停放。就全國看,2023年中國每位車主在上班地的停車費用為634元。
由于多數中國用戶,除了承擔居住地的停車費用,還得承擔上班地的停車費用,2023年兩者合計1534元。結合城市差異等因素,大城市的整體停車費用一定會大幅高于小城市,大體得三四千元,是筆不小的費用,以及青年用戶越來越集中大城市,停車費用多少也會影響青年購車。
2023年,在居住地有24.48%的中國車主購買了固定停車位,單個停車位的平均費用高達10.79萬元
據不完全調研顯示,截至2023年8月,在北京的五環及以外普通住宅小區,單個停車位售價15-25萬元,超過了多數青年用戶的年收入,三四環售價20-40萬元,超過了不少工薪家庭的年收入,高端小區售價40-60萬元,超過了不少中產家庭的年收入,個別小區超過60萬元。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蘇州等一二線大城市的單個停車位售價普通超過20萬元。即便在四五線的中小型城市,也在5萬元及以上的水平。
易車研究院調研發現,2023年中國車主在居住地的單個停車位平均購買成本高達10.79萬元,也就是說,中國車主想停車舒服點,不得不多付出輛軒逸、朗逸、哈弗H6等普通家用車的成本,一線城市不得不多付出輛奧迪A4L、奔馳C級、寶馬3系等主流豪華車的成本。
買得起高額停車位的自然不多,2023年,中國車主在居住地僅有24.48%的擁有固定停車位,15%選擇租賃固定停車位,沒有固定停車位的高達48.12%,即接近一半的中國司機不得不在小區內外“打游擊式停車”,那些為社會主義事業嘔心瀝血的996式加班族的回家停車就更難了。
截至2023年8月,中國不少住宅區的停車位與戶數的配比不足0.5,不僅低于美國1.5及以上的水平,也低于被我們稱為“地少人多”的日本,諸如北京四環以內的不少老小區,都沒有符合標準的固定停車位,只能擠占本已捉襟見肘的道路、綠地等公共資源,嚴重危及老年、孩子等的出行安全。
嚴重不足的停車位,制約了私人充電樁安裝與國家新能源汽車戰略的推進,也影響了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與國家刺激經濟政策的落實。之前是想致富先修路,目前中國不少城市的路修得差不多了,不少人士也富起來了,接下來自然得大規模建設停車場,實現點與線的有機結合,構建和諧汽車社會,總不能讓大家一直在路上開車或把辛辛苦苦修好的路變成停車場嘛。為了維持停車位的高價,確保物以稀為貴,指望開發商自覺大規模建設停車場是不可能的,建議相關政府部門將2023-2030年的住宅與車位配比提升至1及以上,且強制執行。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