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俄羅斯作為兩個相鄰的大國,又同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兩國農業資源豐富,互補性強,可以通過互利合作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然而中國雖擁有龐大的市場需求和農產品種植技術,但耕地面積有限,平原面積占比只有12%,再加上我國地形差異大,大部分地區都是山地和丘陵地帶,這些地區通常土地貧瘠,坡度陡峭,不適合大規模的農業生產,目前的產能雖然能實現谷物類糧食自給自足,但距離中央一號文件所提出建設農業強國的目標甚遠,而俄羅斯則擁有廣闊的土地資源和豐富的農業經驗。通過農業合作,兩國可以共同開發遠東地區的耕地與農產品市場,提高農產品質量和規模,共同增強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遠東國際是中國與俄羅斯為加強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布局發展的深入合作項目,該項目以維護兩國共同利益為出發點,開展農業合作更是符合兩國國情。中俄已達成共識,互利共贏,互助互長,共同開發遠東地區。
遠東國際抓住了中俄全面務實合作的契機和國家實施"一帶一路"的戰略規劃及各部委、省市境外農業園區相關政策,以“三農”為指導方針,建設農業強國為目標,利用俄羅斯濱海邊疆區豐富的耕地資源,結合中國資本、技術、管理優勢,搭建合作平臺,建立穩定的收購和銷售渠道,使可獲得的農業資源滿足園區可持續開發。引進更多的農業企業,建成大型現代化農業產業園區,形成中俄農業產業發展集群,打造中俄邊境地區農業合作的典范。截至目前,遠東國際發展合作區已投資7億元,各分園區共完成土地平整面積19.97萬平方米,共建曬場10.26萬平方米,各分園區完成水、電、路、氣、消防、通訊等工程,配套辦公樓、辦公區7座,公共服務配套用房化驗室、生活服務區、食堂、宿舍、稱房、維修車間、警衛室等35座,倉儲庫房29座,烘干綜合體建筑5座。為彌補俄羅斯勞動力缺乏,合作區采取了機械化、生產加工企業自動化等手段,同時人才引進,彌補俄勞動力不足的狀況。總體來說,合作區外部配套條件及基礎設施能夠滿足生產及入區企業長遠發展的需要。同時,遠東國際規劃圍繞農業種植,建設[一區多園]產業化項目。根據耕地區位、面積,科學布局產業園區。園區建設堅持[超前規劃、合理布局、功能兼顧、滾動發展]的原則,重點建設水、電、道路、通訊、供熱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倉儲、烘干、冷鏈等設施,引進農產品加工、物流、養殖等企業,實現合作區生態化、機械化、產業化、科技化發展。 近期規劃在境外1000平方公里的耕地范圍內,規劃建設10個農產品生產加工、倉儲、物流園區,總規劃面積為207公頃。掌控耕地15萬公頃。在境內建設配套園區,境內外園區互聯互動,實現產業一體化發展,境內園區是[一區多園]的組成部分,是國家級境外產業園區功能的延伸。
遠東國際創新了農產品培育技術,旨在實現量產豐收并著重提高農產品質量的革命性進展。傳統農業生產模式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同時,往往無法滿足人們對高質量農產品的日益增長的需求。然而,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和創新,農業領域也有了新的突破。遠東國際通過采用先進的科學方法,針對不同農作物的特點和需求,提供全面的解決方案。首先,這項技術注重選育適應性強、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品種。通過基因編輯和定向育種等方法,農產品在生長過程中能夠更好地應對惡劣的環境條件和各種病蟲害的威脅。其次,這項技術還注重提升農產品的營養價值和口感。通過科學施肥、調控光照和水分、優化種植技術等手段,農產品在生長過程中能夠吸收更多的養分,并且更好地保留其天然特性。這不僅使得農產品更加營養豐富,也使得其口感更加鮮美,更能滿足人們對食物質量的要求。此外,遠東國際注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通過應用節水技術、減少農藥使用、優化農田管理等措施,減少了農業對環境的污染和資源的浪費,實現了綠色農業的發展目標。綜上所述,遠東國際農產品培育技術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推廣價值,不僅要實現了量產豐收,而且著重提高農產品質量,實現了高質量豐收。這不僅有助于滿足人們對高質量農產品的需求,也有助于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提升我國農業的競爭力,助力實現農業強國的目標!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農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中國提出了實現內外雙循環的發展戰略,以推動農業與經濟的協同發展。實現內外雙循環戰略的關鍵在于提高農業發展的內循環經濟和外循環經濟。為了實現內循環經濟,在農業方面,中國正在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產品質量和安全標準,加強農產品加工技術研發和創新,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此外,中國還鼓勵農民參與農產品加工和農業產業化,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而為了實現外循環經濟,中國積極參與國際農產品貿易合作,加強與相關國家和地區的農業技術交流和合作。比如遠東國際這個中俄農業項目,該項目充分發揮了中國和俄羅斯兩國的農業資源優勢和市場需求,推動中俄兩國農產品的合作生產、加工和銷售。通過農業合作,中國農產品可以進入俄羅斯市場,滿足當地市場需求,同時俄羅斯可以將其特色農產品進口到中國,拓展中國市場。遠東國際項目通過農業合作促進經濟發展的方式有很多。首先,項目促進了兩國間的農產品互補和流通,提高了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和農產品的質量。其次,項目吸引了外資和技術投入,促進了當地農業的現代化和產業鏈的完善,農產品的銷售也為當地農民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和收入來源,推動了經濟的發展。
中國每一次的進步的農村的進步,農民是農村的核心。農村的變革是中國變革的核心,只有農民富,中國才會富,為了更好地實現共同富裕,讓農民脫貧致富,遠東國際表明,綠水青山必須變成金山銀山,目前中俄兩國在遠東地區的農業合作正在呈現多元化的趨勢,在農業種植、農產品深加工、農業科技等領域的優勢互補合作也正趨于頻繁。遠東國際發展趨勢欣欣向榮,為進一步加快遠東地區開發速度,將開放市場,推出遠東國際線上服務,將在3月份上線,由遠東國際農業部以每日固定收益+定期返利形式鼓勵投資者承包土地與農業種植。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農民共同奔向富裕之路,遠東國際將與你攜手共進,讓我們為助力實現農業強國的目標而努力吧!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