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局集團公司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和人才強企戰略一線觀察紀實
一臺方頭方腦的智能扣件螺栓作業機器人自如地“行走”在鋼軌上,可自動識別螺栓位置并流暢地進行復緊、涂油等作業。這項即將亮相第十七屆中國國際現代化鐵路技術裝備展覽會的新技術產品,是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以科技創新賦能一線作業、降低生產成本、為職工減負的探索實踐。
近日,北京局集團公司科技人才大會上捷報頻傳:組建各類人才創新團隊893個,吸納1.7萬余人參與創新創造活動;完成科研課題攻關909項,其中,國家發明及實用新型專利167項;圍繞“數字京鐵”開發信息化平臺49個,一大批數智化科技成果推廣應用……
北京局集團公司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鐵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黨組部署要求,把“人才強企、科技興企”作為一項重要工程來抓,扎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著力打造科技創新及轉化基地,構建科技鏈、人才鏈、創新鏈“三鏈融合”新模式,在鐵路智能裝備研發、生產效能提升、服務品質優化等領域取得新突破。
科技鏈:讓更多科技成果在生產一線“開花結果”
2021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乘坐京張高鐵列車在太子城站考察時強調,我國自主創新的一個成功范例就是高鐵,從無到有,從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到自主創新,現在已經領跑世界。要總結經驗,繼續努力,爭取在“十四五”期間有更大發展。
改革越向縱深,創新越是澎湃。打通機制堵點、破解轉化難題,新質生產力的“養分”才能愈加充沛。
北京局集團公司聚焦管用、實用、好用,圍繞創新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成果轉化等,統籌謀劃京津冀鐵路科技攻關重點方向,扎實推動分層次、系統化的全員創新,破解現場各類管理或技術難題3500余個。
以現場需求為導向,“小發明”解決“大難題”。在石家莊電務段的作業現場,一條顯示黃藍交替燈光的新型智能安全防護導線,可準確辨識“封連”狀態,導線與鋼軌接觸效果、穩固程度大幅提升,更安全可靠,職工連連點贊。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現場作業管控智能化。石家莊工務段研發安裝北斗高精度定位模塊的電子道尺,可實現軌道數據自動采集并實時回傳智能終端,自動計算病害,免去了人工記錄核對,有力確保了檢查不漏項、數據難作假、病害無遺漏。
科技創新成果實現華麗轉身,從實驗室走向一線班組。
北京動車段胡小寧創新工作室與北京車輛段王勇創新工作室強強聯手,牽頭研制了高速動車組受電弓自主檢修裝置,率先實現復興號動車組受電弓全過程、全流程、全要素的自主修。
“這是一個‘雙向奔赴’的過程。”北京動車段創新工作室領軍人胡小寧激動地說。
近年來,北京局集團公司自主研發“施工電子登銷記系統”“隧道智能圖像識別系統”,實現快速應急處置、作業安全保障、設備故障智能篩查,全面提高安全管控水平;研制“輪對狀態檢測及智能化經濟化維保裝置”等,運用智能控制核心技術,實現高精度、全自動作業。
人才鏈:讓各類優秀人才及創新成果脫穎而出
在北京局集團公司首屆科技人才大會上,“時代楷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鐵路12306科創中心副主任、電子所副總工程師單杏花手持北京局集團公司專家聘書說:“我會繼續當好現場實踐與科技創新的橋梁紐帶,將前沿技術、科研成果等精準轉化到運營場景中。”
北京局集團公司聚焦加快建成路內領先的人才創新高地,在各領域各系統著力推行專家庫制度。他們以內部擇優遴選為主,根據需要吸收有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的外部專家作為必要補充,首批入庫專家共279人,按專業系統組建了13個專家組,每個專家組設首席專家1名,明確專家組承擔的工作職能,促進各專家組打破專業壁壘,科學有效地整合各方資源力量。
“我們看重的是實干實績,不唯論文、不唯職稱、不唯學歷、不唯獎項,誰有真本事、真貢獻,誰就具備入庫條件。”北京局集團公司人事部負責人說。
為科學制訂今年技改大修投資計劃,北京局集團公司領導班子帶頭組織開展三級專家論證200余輪次,優化調整了4200余項,把準了投資方向。
引才聚智,創新賦能。北京局集團公司以專家庫建設為引領,著力強化“經營管理、專業技術、操作技能”三支人才隊伍建設,相繼出臺一攬子制度措施,采取“項目+人才”“創新+人才”模式,讓各類人才的創造活力競相迸發、聰明才智充分涌流。
創新鏈:讓“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奔跑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科學技術要打頭陣,科技創新是必由之路。創新之道,唯在得人。
北京局集團公司牢牢把握地處首都和路網關鍵,服務保障“國之大者”、首都“四個中心”功能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定位和職責使命,突出安全保障、關鍵設備、基礎設施、運輸服務、經營管理等重點領域,全力推動鐵路關鍵領域核心技術攻關和產業化應用。
當供給側“貼合”需求側,當生產與消費深度互動,科技新成果便能激活“未來型需求”。
以市場需求牽引產業創新,北京局集團公司自主研發的“站臺智能安全防護裝置”“自鎖閉式敞車車門軸圓銷”“膠接絕緣接頭”等產品打入全路市場,實現成果轉化利潤大幅增長,“科技創新+工業制造”新模式取得實效。
凝聚專家人才和科技創新力量,北京局集團公司科學推動區域內重大鐵路建設項目和聯網、補網、強鏈項目,加快補齊“缺失段”、打通“瓶頸段”、暢通“微循環”,進一步織好織密京津冀鐵路網,以優質高效的基礎設施網絡,更好服務京津冀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交通一體化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先行領域,如何讓“軌道上的京津冀”更高效、通達,頂層設計、鋪畫路線圖非常重要。北京局集團公司研發《環首都都市圈高鐵服務網絡設計研究》,鋪畫京唐京濱城際鐵路16對列車,首次設計開行承德南、平泉北、廊坊、滄州西至石家莊跨線直達高鐵;京津城際鐵路重聯擴能、跨線列車套跑實現京津間運能提升27%,環京列車增至265.5對;用好京津間的第5條通道,在高峰時段開行北京大興站和天津西站間高鐵列車,為京津通勤又添新選擇;暢通改造北京、天津等地區大客站單向門,推廣應用“智能轎廂式單向門”,被廣大旅客稱為“改了一扇門、暖了一片心”。
未來已來。續寫科技創新的京鐵答卷,讓“軌道上的京津冀”越跑越快,京鐵人信心滿懷:“要繼續往前跑,一定會做得更好。”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