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圍繞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新聞連續刷屏,一則是北大畢業生萬字長文數落父母,12年春節不回家、6年拉黑與父母所有的聯系方式,甚至準備再到北大讀個心理學方面的博士,以解決自己長期壓抑之下的心理問題;另一則是美國有一對華裔夫婦失手殺死自己五歲女兒獲刑,而這位親手殺死女兒的媽媽,她的庭審證詞怎么看都像在辯解,潛臺詞就是:她是我女兒,我給了她生命,她不聽話,我也可以要了她的命。
不管是精神上的綁架,亦或是肉體上的施暴、甚至奪去了生命,都令我們唏噓不已,更令人覺得可怕的是不知道現在還有多少人有這種想法。把孩子當私人物件,任意擺布,隨意打罵。然而痛定思痛,相對于拿孩子泄憤鬧出人命,那個北大學子和父母的矛盾對于許多家庭好像有著更多的借鑒和警示意義。
北大這位畢業生在人們眼里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但是在其光環的背后卻是他和父母的決裂。那份萬言長信敘述了他放不下的過去,他覺得在成長過程中似乎從來沒有被當作獨立的個體來尊重,而父母對自己的“過度關愛”則是一種“肆意操控”“沖突”“炫耀”……譬如他從小到大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愿和審美來置辦的,甚至班里搞文藝演出時要求大家穿齊膝短褲,他母親卻非要他穿長褲(保暖),孩子自己提出帶上短褲備用的請求也沒被準許,導致他成了班里唯一一個沒有按著裝要求演出的學生,這種尷尬可想而知。譬如他喜歡奧數,但由于母親不贊同,奧數考試時文件夾失而復得卻被人劃壞并涂抹時,不僅不能得到母親的安慰,反被奚落。譬如他想脫離大院兒生活的束縛,到外面學校上學,卻遭到父母的拒絕。哪怕考上北大后,父母依舊請了北京的大姨“照顧”,除了不斷給他打電話外,還會悄悄聯系其他同學了解他的情況。甚至他留學國外,父母還是一以貫之地照單開方,令他反感惱怒不已,最后做出了與父母決裂的行動。的確,人們總說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愛孩子也是一種本能,但是素不知這種所謂愛的方式不為孩子所接受,父母卻繼續強硬地以愛的名義加持,悲劇的伏筆就早已埋下。成長中不被尊重的孩子,又怎么可以期待他長大后學會尊重別人,懂得感恩呢?
為人父母,除了關心孩子的身體健康之外,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也同等重要。在那篇萬字長文中,譬如他反復提到的“剝雞蛋”事件,由于平時父母包辦使這么簡單的小事兒他都不會做,因此在外面遭到嘲笑,后來又被親戚拿來嘲笑,當他對這件事倍感懊惱和羞辱而奮起反抗時,父母卻絲毫沒有感覺到或者是無視孩子的敏感與受傷,而進行及時有效的心理健康疏導,幫助和引導他如何與他人溝通交流,化解尷尬,而只是一味武斷地強調要有抗壓能力,這實際上是一種非常粗暴的教育方式。這種單調的刺激、說教的方法,使孩子易于造成厭煩和反感,從而產生逆反心理,在表現形式上往往可能呈現對抗性質。
另外,許多父母都會不由自主的把目光聚焦在孩子的學習上,只要學習好就一切都好,而他家尤以為甚。這從他母親的炫耀就可以看出,比如旅游時他母親不停講述著他如何優秀和培養他的體驗的經歷等。某種程度上,孩子成了父母實現他們的理想和虛榮心極大滿足的炫耀工具,與此同時,對作為學霸、考上名校的兒子光環背后的各種問題卻選擇了屏蔽,最后造成了這種可悲的局面。
那么就這個孩子本身而言呢,不難看出他是一個有心理問題的孩子,不僅不懂什么叫感恩、理解和關愛,也不懂什么叫人情世故,更不懂自我反思,只是把自己生活上的不順利全部推到了父母身上,雖然這些問題有很大的可能是他父母問題的延續,但是不少家庭有問題的孩子,卻能在反復的磕絆之中逐漸學會了自我修復和改善先天的不足,而不是對那些微不足道的委屈耿耿于懷,這是他性格和養成中的嚴重缺陷,不能學會自我接受、妥協、修復和成長,這也是一種巨嬰癥的典型癥狀。
北大留美學生萬字長書數落父母,12年春節不歸、6年拉黑與父母的所有聯系方式這件事雖是一個孤例,但卻反映出目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嚴重問題,這也警示我們每一個家庭在面對孩子教育的問題上要引以為戒,因為家庭教育就是孩子生命成長的教育,是讓孩子們萌生會學習,善于學習,會生活,善于生活,會相處,善于相處的意識,并樂于去實踐和探究。讓家庭教育成為孩子們健康成長的基礎平臺和堅強后援,愿每一個家庭遠離悲情,美滿和睦。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