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08年奧運會聚焦的是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成果,那么2022年冬奧會定格的將會是建黨100年時“小康夢”的燦爛綻放。盛事與盛會的再次相遇,隱喻著中國從富起來走向強起來的歷程,彰顯著今日中國的全球視野與國際擔當。
在“時間都去哪兒了”的感慨中,人們驀然發現北京奧運會距今已整整十年。連日來,輿論場涌現出一篇篇回憶圖文,“北京歡迎你”的輕快旋律,千人擊缶的震撼場面,奪冠時刻的激情吶喊……每個細節,都讓人心澎湃如昨。撫今追昔之時,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吉祥物全球征集啟動。過去、現在、未來,于無形之中被奧運串聯在一起,映照著一個新興大國、一座“雙奧之城”的光榮與夢想。
只有熟悉歷史的人,才能體會為什么中國人有如此之濃的奧運情愫,才會理解為什么中國辦奧運會幾乎無需社會動員。百余年前,神州積弱,民生凋敝,初識奧林匹克的國人,曾一度將這個詞語翻譯為“我能比呀”。幾名南開學子在《天津青年》上不無悲憤地發問:中國何時派一位勝利選手參加奧運?中國何時派一支勝利隊伍參加奧運?中國何時才能舉辦奧運,邀請世界各國選手到北京參加比賽?無數國人的心聲回蕩了整整一個世紀,直到我們成為奧運會東道主,直到2008年奧運圣火在北京鳥巢燃起,“奧運三問”才終于得以圓滿作答,中國人近代以來的種種希望,似乎都在那一刻得以釋放。
奧運窗口,更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神州大地換了人間,我們不僅是奮力追趕的經濟大國,更是全球化的重要參與者;讓世界重新認識中國人——“東亞病夫”不復存在,我們不僅是勤勞勇敢的古老民族,更是陽光自信的世界公民。那個夏天,100多位外國政要、1萬多名運動員、幾十萬外國游客來到北京,全球40多億電視觀眾注目中國。“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開放,而開放的中國將會讓世界更加親近她”,當西方媒體如是贊嘆,甚至將2008年稱為“中國元年”的時候,我們可以體察到,一場無與倫比的盛會改寫了多少“中國想象”,讓多少人看到了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歷史性飛躍。
一座城市的發展,離不開日積月累的深耕細作,也需要籌辦大事的激發振奮。能夠成為奧運會主辦城市,北京無疑是幸運的。2001年7月13日,當國際奧委會主席說出“北京”二字時,守候在天安門廣場的幾十萬民眾沸騰了!2003年底,北京奧運會主場館在洼里鄉破土動工。當時的北京城,成為世界上建筑吊車最多的城市。出租車司機從ABC開始學習英語,志愿者讓微笑成為城市名片……整個盛會籌辦的過程,就是北京實現城市發展升級、提升市民文明素質、改善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的過程。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奧運會更像一顆種子,讓體育市場、體育文化、健康理念在這里生根發芽。數據顯示,本市達到中等以上鍛煉強度的人數近650萬,《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率高達89.2%、優秀率19.2%。這些有形無形的財富,構成了“雙奧之城”的底蘊所在。
不論是于中國,還是于北京,再次與奧運相約都是發展過程中殊為難得的歷史機遇。如果說2008年奧運會聚焦的是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成果,那么2022年冬奧會定格的將會是建黨100年時“小康夢”的燦爛綻放。世界上最大的政黨,作出了“三大歷史貢獻”、實現了“三次偉大飛躍”,并帶領一個人口比歐盟、美國、日本加起來還多的大國實現全面小康,那將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偉大壯舉。屆時的冬奧會,勢必又一次成為我們展現國家形象、促進國家發展、振奮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機。盛事與盛會的再次相遇,或許是巧合,也隱喻著中國從富起來走向強起來的歷程,彰顯著今日中國的全球視野與國際擔當。
從2008到2018,十年來,滿載著北京奧運的精神饋贈,中國行進至新的歷史階段,國家實力、國民心態、世界角色今非昔比。而放眼世界,風風雨雨從未止歇,挑戰危機無處不在。就像當年奧運會開幕前夕,一場大地震讓江河失色,國際社會普遍擔憂“中國還行不行”,我們卻以壓不垮的意志“出色通過了這次意外考試”。今日中國已經看到更加寬闊的世界,體認更加艱巨的責任,懷有更為執著的夢想,必將風雨無阻、勇往直前。
還記得十年前那個北京之夜,29個“煙花腳印”沿著北京城的中軸線,從永定門向奧林匹克公園穩步前進,宣示著中國從古老走向現代、從東方走向世界的自信與決心。新起點上再出發,讓我們邁出更加鏗鏘有力的步伐,繼續開創無與倫比的精彩未來。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