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一則名為“快遞被偷,小哥雨中暴哭”的視頻刷屏。“生活不易,小哥好苦”,讓人心酸又心疼,網絡波瀾迅速“驚動”了當地警方?烧{查結果卻來了個大反轉:小哥痛哭是因為和女朋友吵架,快遞被偷不過是視頻拍攝者的主觀臆測。“法制劇”一下成了“言情戲”,讓人啼笑皆非。
不得不說,不管是眾人的憐惜,還是警方的調查,都讓這個雨天滿溢溫情。相比偷盜,“青春的煩惱”也讓“吃瓜群眾”松了口氣?煞从^澄清事實的幾番曲折,卻很難讓人輕松起來。新聞一出,網友、媒體密集關注,隨后警方介入調查,網上網下苦尋視頻發布者及快遞小哥,最后媒體輪番辟謠,這一過程中,網絡空間的騷動,都一點一滴轉化為了真實的社會成本,注意力、警力等資源消耗不可謂不大。對此,我們實在不能一笑了之。
“眼見未必為實”,“有圖有視頻不一定有真相”,這則非典型“謠言”,折射出當下謠言傳播的新特征。有調查顯示,現如今,短視頻儼然已是謠言傳播的新渠道,接近90%的受訪者都表示遇到過此類“陷阱”。傳播方式在革新,傳謠手段也在升級,有時“借題發揮”,開局一張圖,內容全靠編;有時“張冠李戴”,不少暴力、災害視頻被來來回回套用在各種無關事件中;有時“移花接木”,風馬牛不相及的事被強行拼接,營造出某種假象……這其中有的是無意為之,但不少也脫不開一個“利”字。比如不少公眾號以此為生,專門炮制“舌尖上”的假新聞,吸引流量,騙取廣告。渾水摸魚者眾,雪球必然越滾越大,任由此發展,輕則制造信息垃圾,重則更會惑亂人心。
有道是“造謠張張嘴,辟謠跑斷腿”,相比來說,視頻謠言的治理無疑難度更大。拋開夸大其詞、捕風捉影等共性不說,單就視覺沖擊力這一點,視頻謠言就更有蠱惑性。而更棘手的是,許多短視頻都是“三無產品”,時間、地點、人物皆不詳,在復制轉發的過程中,不少人還熱衷腦洞大開“接力續寫”,任性創作出了“N多版本”,傳播源頭早已渺然無蹤,查證真偽根本無從下手。此外,“無頭信息”也使得事件相關方難以在第一時間做出反應,給謠言進一步傳播留下了空間。這也證明,新聞真實與否,與介質無關,在信息傳播中,海量“沒頭沒尾”“旁白存疑”的圖片、視頻,更容易誤導受眾,最終使得事實面目全非。
止謠關鍵看“治”與“智”。謠言治理制度需要不斷完善,不能傳播技術越先進,反而離真相越遠。當然,監管者也要向“算法”要“價值觀”,督促短視頻平臺負起主體責任,當好“把關人”。與此同時,公眾提升媒介素養、保持客觀理性也是當務之急。試想如若“狼來了”的反轉成為輿論場常態,你我都被謠言搞得身心俱疲,成了“驚弓之鳥”,真實世界還有何人關注?那豈非是巨大的悲哀。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