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沒有一項運動能像馬拉松一樣,在中國發展得如此之快。截至今年11月2日,中國2018年已舉辦的馬拉松類比賽就達1072場。這可能還不包括那些未注冊的各類小型賽事。但在賽事數量井噴的另一面,馬拉松亂象也不斷被曝出。近期更是堪稱集中爆發:11月25日,深圳南山半程馬拉松,除了有參賽者套牌,還有大量選手抄近路橫穿綠化帶……
上述現象說明,馬拉松賽事亂象,并不僅僅是參賽者的不專業,也同時表現為賽事組織管理的滯后。近年來,馬拉松賽事在全國遍地開花,賽事組織方和承辦城市都投入了極大興趣。因為相較于其他專業運動項目,馬拉松參與者多,對專業場地的要求又相對較低,多數城市只要愿意投入,都有機會從中分一杯羹。其背后動機,不僅表現在賽事運營的直接收益上,舉辦馬拉松賽也成了很多城市自我營銷的一個重要手段。
但是,也正因為賽事數量在短時期內迅速上升,以及主辦者添加了太多功利因素,導致賽事的組織專業性很難得到足夠保障。像在賽道上直接給選手遞國旗就明顯違背了世界田聯的有關規定;而一些賽事片面追求參與人數,在報名資格的篩選上往往徒有形式,既不顧自身的管理能力,也忽視對選手身體風險的排除。
事實上,由于參與人數眾多,從賽前報名到賽中服務、管理,馬拉松賽事的舉辦都有著較高的專業度。如賽事醫療保障方面,此前媒體報道,東京馬拉松有一個常設的應急醫療工作委員會,該委員會從上一屆比賽結束之后就開始準備,用一整年去完善整個救援系統。然而,國內很多馬拉松賽事往往賽前一個月才開始準備搭建醫療保障團隊。
除了賽事運營的專業性跟不上賽事數量的上漲步伐,社會馬拉松文化的發育同樣滯后于參與人數的暴漲。不少人對于參與馬拉松更多只是一種非理性的跟風,或是對潮流、時尚的追求。如一些網友所言,很多人是為了趕時髦、湊熱鬧,“其實就是為了發個朋友圈,有沒有成績都不重要”。
在上述參與心理的驅動下,馬拉松背后的專業性、規則意識以及體育文化,自然就被推到一個相對靠后的位置。所以,這些年馬拉松運動亂象屢有出現。同時,猝死現象高發,也暴露了部分參與者對于馬拉松運動本身的風險一面認知不足,變成為了參與而參與。
任何運動和賽事都有其內在的規律和專業門檻。沒有對專業的敬畏,最終可能會導致賽事主辦和參與的成本乃至風險大大提升。當然,換個角度看,馬拉松賽事的繼續擴張是大勢所趨,像號稱歷史最悠久的美國波士頓馬拉松,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無論是賽事主辦經驗,還是社會馬拉松文化的發育,都經歷了一個較長時間的積淀。中國馬拉松運動在近些年急速擴張,自然會產生諸多不足,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亂象會得到更好的規范。但是,無論發展到哪一階段,對主辦城市和參與者個人而言,敬畏專業,量力而行,少跟風,都是應該遵循的原則。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