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是否會影響中國市場新車制造業?這不僅是業內關注的焦點,也是近期想買車的老百姓們關注的事兒。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重要的生產基地,更是亞洲供應鏈的中心。但根據中國海關統計,當前我國有六成進口汽車零部件來自德意日美國這四個國家。有業內人士甚至擔憂,中國汽車產業下半年或面臨“有訂單難交車”的困境。到底,全球化程度很高的中國汽車產業如何面對這場全球疫情考驗?全媒體記者近期采訪發現,當前國內車企正通過緊急盤活供應鏈“內需”,來保障未來新車供應。
產業鏈的壓力
逾六成進口部件源自德日美韓
當前全球汽車廠商都在應對疫情造成的供應鏈中斷問題,國際疫情是否將反向影響中國產業鏈,這引起業內廣泛關注。央視財經近期調查業內顯示,截至目前,全球26個國家上百個汽車整車廠停工停產,導致全球化程度很高的中國汽車產業或將面臨汽車供應鏈的供給考驗。全媒體記者獲悉,目前國內的大型汽車制造企業,雖然大部分生產線復工率已經達到95%以上。但為保證二季度的整車生產,從2月份開始國內整車企業加大了進口汽車零部件的采購量。據長安汽車透露,目前該公司清理出供應鏈上有100多家供應商,3000多個零部件,都在海外生產和制造,涉及23個國家和地區。其保證供應的復雜性和難度遠遠超過了國內復工復產的難度。數據顯示,當前我國超過六成的進口部件來源于德意日美四個國家。
汽車整車廠采用的是全國、乃至全球配套,有多個級別供應商,其中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會影響整車生產節奏。我國不僅是全球重要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基地,也是主要的汽車零部件進口國。為此,國家發改委產業所所長黃漢權預測,5月份過后國內需求會慢慢上來,但若海外疫情持續較長時間,國內供給方面或將受制于進口的影響。因此有業內專家憂心,中國汽車產業下半年或“有訂單難交車”。
[數據鏈接]
中國海關統計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汽車零部件進口額為367.11億美元,其中超過八成來自德國、日本、美國、韓國、墨西哥五個國家,僅德日美韓占比就達67.1%以上,單從德國進口的零部件規模達到102.8億美元。如果這四個國家的供應廠商停產持續較長時間,會對國內汽車市場帶來沖擊。同時,今年的1~2月,乘聯會的數據顯示我國汽車零配件進口額45.12億美元,同比下降12.8%。
傳統車企:
國產汽車部分核心零部件仍需進口
整車廠內部人士向記者證實,事實上,當前中國的汽車零部件仍難做到100%國產。以合資品牌為例,零部件國產化率最高只能達到80%多。制造一輛國產車涉及上萬個部件,由國內一級到四級供應商制作的零部件,都有進口件的參與。近年來,雖然跨國零部件廠紛紛在國內設廠,但中國大部分車企的供應鏈體系有不少國外的零部件企業,類似芯片等高精尖產品和產品原材料,都需要從國外進口。記者采訪獲悉,雖然零部件供應商采埃孚已經在中國國內的工廠已可以生產變速箱,但里面的幾個關鍵模塊還是要靠歐美供貨。即便是當前自主品牌汽車雖已普及自主研發的國產發動機,但發動機所需的噴油系統、渦輪等仍需海外采購。博世中國指出,雖然中國工廠已能生產大量零部件總成,但如防滑模塊之類還得從歐洲進口,僅從海外運輸就需要14到30天。
據中汽協調研指出,由于國內車企已經考慮到海外運送時間較長,所以大部分車企的進口零部件仍有一定預留的庫存備貨,暫時不會受到國外疫情影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境外疫情未能及時控制,國內車企又不及時調整供應鏈問題,將導致新車制造部件供應不上。
【應對】
尋找“替代件”,采用訂單式生產
是否解決辦法呢?全媒體記者留意到,面對全球零部件供應隱患,商務部方面日前也表示將引導國內車企加強海外供應商生產監測,加大訂貨和庫存,制定替代預案,合理安排生產。同時提醒國內汽車制造商也應該提高警惕,及早制定應對措施,未雨綢繆,以免二次危機來臨時手忙腳亂。中國車企表示,當前已積極與國際加強溝通合作、以應對危機。
記者調查獲悉,對于國內大部分傳統車企來說,當務之急是謀求“替代件”,然而這需要一定時間緩沖。長安汽車常務副總裁袁明學表示,目前如他們一樣的中國自主車企已經盡可能地加快儲備緊缺物資和備件,并立即開展對歐美等地區尋找替代的零件,對重點風險的進口零件,在整車功能替代上,提前做好應對預案。
全媒體記者同時留意到,部分此前為體現產品品質,因而廣泛采用全球供應鏈的新造車企業,下半年面臨全球供應鏈的斷供導致的停產風險更為急迫。威馬汽車董事長沈暉承認,當前已經影響一些全球共享的供應鏈,進而影響到整車制造。為此,大部分新車企計劃開始推廣訂單式生產,降低零部件備庫的資金及庫存壓力,同時向國內開放供應鏈。
外資廠積極提高國產化率
隨著中國連續多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車市場,中國也向國外企業提供了巨大的市場機遇和產業規模。目前迫切“國產化”的需求也帶來的重要商機,將引發當前國內汽車供應鏈的一次全面升級。特斯拉中國方面告訴記者,目前該公司在中國制造Model3的零部件國產化率約30%,但他們計劃在今年年底前將這一數字提升至100%,再加上ModelY國產化即將啟動,將健全國內的特斯拉供應鏈升級。
此外過去20多年來,通用、福特等美國汽車制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幾乎將所有對亞洲的投資,都放在了中國市場。博格華納、李爾、麥格納、安波福等國際知名零部件供應商也在中國快速擴張。
瞭望:
或鞏固中國在全球產業鏈的地位
對于未來,不少專家認為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將進一步鞏固。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白明指出,當前中國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地位難以替代,而且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為數不多擁有全產業鏈的國家。當前疫情之下,跨國公司會愈發重視在中國工廠的投入,意識到中國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地位難以替代。
中國市場學會營銷專家委員會秘書長薛旭認為,要培養穩定的、有規模的供應商卻需要很長時間,中國目前正有序復工復產,有利于鞏固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他同時指出,考慮到目前全球汽車產業的實際情況,國內車企一是要及時調整,對一些急需的國際產能作出承接;二是要對國際產業鏈中短缺的產品,及時拾遺補缺,彌補其他國家因為疫情出現的生產能力短缺和供應空缺,在需要的情況下主動成為國際產業鏈上的“備份”。
鏈接:國車“走出去”戰略或暫受影響
業內人士提醒,此次全球疫情最直接的影響中,會導致部分國車“走出去”的戰略暫時擱淺。全媒體記者留意到,近年來,廣汽、吉利、長城等中國車企紛紛走出國門,影響世界。對中國自主品牌來說,打進歐美等發達國家市場,不僅對品牌形象有很大提升,也是對產品品質的一種認可。不過,目前歐美車企工廠大量停產,當地銷量斷崖式下跌。因此中汽協會出,由于歐美等市場的正常商務活動暫時也無法開展,勢必影響中國車企向外擴張的推進計劃。當前“出海”計劃不宜樂觀。記者留意到,如新造車企業愛馳汽車原計劃今年4~5月份進入歐洲市場,甚至對歐洲市場推出特定車型,然而目前這一計劃被迫推遲,讓這些新車企的資金鏈產生極大壓力。
同時,乘聯會數據顯示,在過去的1~2月里,汽車零部件的出口額76.29億美元,已同比下降13.3%。中汽協專家提示,當前中國國內外車企、零部件商正在面臨大考,積極應變度過危機的企業才有繼續走下去的實力。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