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由寰球汽車主辦的專家媒體代表團走進北京現代活動在北京現代二工廠隆重舉行。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長明,北京警察學院副院長柳實,清華大學汽車碰撞實驗室主任張金換,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國家乘用車自動變速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徐向陽,J.D.Power中國區汽車質量事業部總經理蔡明等行業專家,以及寰球汽車集團董事長、CEO吳迎秋等汽車媒體意見領袖參觀了北京現代二工廠,并與北京現代總經理譚道宏,北京現代常任副總經理陳桂祥、北京現代銷售本部本部長文成坤、北京現代銷售本部副本部長吳周濤等企業領導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交流。
就在同一天,北京現代行業“首款搭載智能網聯系統”的全新精品緊湊車型全新瑞納在全國七城同步上市,售價4.99萬-7.39萬元。合資品牌之中絕無僅有的價格,“會說話的汽車”的智能互聯特色,以及背后北京現代全速導入智能化的速度與決心,也讓全新瑞納這款“小車”,有了更多、更大的意義。
北京現代全新瑞納上市
與此同時,北京現代也在這一天迎來了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歷史時刻——第900萬輛產品下線。行業專家、媒體代表團走進北京現代,近距離感受北京現代對于過去和未來的探索和思考。
北京現代在本土化方面具有極大優勢
北京現代在本土化方面是十分有優勢的。首先,中國的消費者比較關注汽車的感官品質,外觀要好看,內飾要精致,并且他們對智能汽車的接受程度很高。去年,我參觀了韓國現代的工廠后發現,現代在新能源、智能網聯技術以及高性能汽車方面已經做了很多研究,也有很多技術積累,這些都符合目前中國消費者的口味。
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高級經濟師 徐長明
其次,北京現代是用中文進行內部溝通的合資車企,這在中國的合資企業中也是比較少見的,這對于北京現代在中國實現徹底的本土化是最大的優勢。
從200萬輛一直發展到今天的900萬輛,可以看出現代一定有一套很健全的體系。
真真切切感受到北京現代的品質
在2003年的時候,北京警察特種駕駛訓練使用了6輛伊蘭特,到現在已經14年時間,依然可以正常使用。可以說,這一舉打出了伊蘭特在北京市場和警察系統的知名度,我甚至動員了很多身邊的朋友購買了伊蘭特。為什么?因為我真真切切感受到了這款車實實在在的品質。現在大家在宣傳汽車產品的時候,總喜歡講很多虛的東西,我個人感覺北京現代應該在品質這方面加大宣傳的力度,因為這是我們切實感受到的。
北京警察學院副院長 柳實
此外,我記得曾經三次駕駛著北京現代的車去全國進行拉練,我們2003年開著北京現代的車去過西藏,2004年去過新疆,2005年去過云貴川,在各種惡劣路況上,北京現代的表現都很不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整個全國公安系統,甚至于很多地區的老百姓對北京現代品牌的認識。
中國有一句老話,“光說不練假把式,光練不說傻把式,又說又練真把式”,北京現代這幾年有點悶頭造車,說得少了。通過這次參觀,我再一次堅定了以前的印象,北京現代在產品品質方面的確十分優秀。
我最初接觸和認可北京現代就是因為它的實在、實用、實惠,我覺得這些品質不能拋棄。我們認可伊蘭特、索納塔,就是十幾萬的車,就能符合中國老百姓的對大氣、寬敞的要求。
北京現代的印象是質量可靠
2010年時,清華大學汽車碰撞實驗室要采購一臺公務用車,我們幾經比較之后,最終選擇了現代的全新勝達,這臺車我們用了七年,質量非常可靠,這也是我對北京現代一直以來的印象。受此影響,我的好幾個朋友也都買了北京現代的ix35。
清華大學汽車碰撞實驗室主任 張金換
中國的汽車市場競爭愈加激烈,想要立于不敗之地就要在各方面積極創新。我覺得創新是企業的靈魂,持續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說起來很簡單,但是真正做起來確實有很多內涵。任何一家企業要想在眾多的企業里面能夠突圍而出,首先一定要注重打造品牌形象。
無人駕駛技術正如火如荼的發展,未來的無人駕駛被動安全、乘客安全,對車企來說將是更大的挑戰。我們發展無人駕駛汽車的愿景是零事故、零傷亡。現在乘客在車上都是系著安全帶且精力集中,無人駕駛時,乘客可能坐著、躺著、進行各種娛樂活動,一旦發生交通事故怎么保護,是個非常大的課題。所以就安全性來講,我也希望北京現代能夠在這方面捉住機遇,有進一步的表現。
北京現代產品的動態品質非常優秀
北京現代伊蘭特是國內主流的出租車車型,無論在北京還是一些三四線城市,很多出租車司機行駛一百萬公里后還要再加上二十萬公里,這是對北京現代質量穩定性的充分肯定。另外,還有國內警車的大量使用,在特殊工況的駕駛下,無論是質量可靠性,還是操作穩定性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徐向陽
可以說,北京現代經過十五年的發展走到今天,取得了非常輝煌的成績,在我看來高性價比、高顏值、合資品牌的品牌溢價、穩定的質量這些都是北京現代區別其他車企的競爭優勢。特別是在產品品質方面,比如自主品牌更多改進的是靜態的品質,在外觀、內飾、感官、觸覺方面,北京現代則強調的是動態品質,在動力總成方面要比自主品牌優秀很多,而且我覺得并不比大眾的T+D技術水平差,穩定性方面也要比其它車企好很多。
目前北京現代市場表現受到了一些內外部因素影響,但是在我看來這些都是企業發展的一個正常波動,只要持續加強自己競爭優勢,不斷深入本土化,北京現代回歸正軌只是時間問題,我對此充滿信心。
北京現代產品質量有很好的基礎
北京現代從2010年開始,無論是新車質量,還是耐久性質量,成績都有目共睹。數據也顯示出北京現代產品質量在主流車市場名列前茅,這個不僅僅在中國,其實現代在美國的新車質量、耐久性、產品力等等方面表現也是位居前列,甚至在某些指標上已經超出了豪華車。所以我覺得從產品質量的角度來講,北京現代具有非常好的基礎。
J.D.Power中國區汽車質量事業部總經理 蔡明
來北京現代參觀學習之后,我認為技術研發本土化和以中國消費者需求為導向一定是今后發展的方向,而且一定要落到實處。為什么?現在是中國市場引導整個汽車行業的發展。十年前我們一致認為美國汽車市場發展方向可能是中國汽車市場的未來。但是從最近幾年來看,這個觀念要轉變,因為中國汽車市場對汽車行業的引導作用更加強大。
目前智能互聯、娛樂系統、新能源車等等發展的風風火火,從這些方面來說,我認為一定要以中方為主導,因為現在這些方面的前沿技術其實都是在中國。要想讓這些技術和傳統汽車完美整合,主導方一定是在中方,一定是在中國,利用中國現有的技術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技術研發的本地化以及中外方優勢的互補,如果在這兩個方面真正踏踏實實把落地的工作做好,我對北京現代的未來非常有信心。
北京現代重振雄風的“魂”還在
媒體是還原真相的,這是第一個,我們這么多媒體同行一起來到北京現代,首先還是想來參觀一下、見證一下、看一下北京現代現在的狀況。因為大家都知道北京現代經歷了十五年的發展歷程,這段時間遇到了一些挑戰,也碰到了一些問題,剛才轉了一圈至少有幾個感受。
寰球汽車集團董事長兼CEO 吳迎秋
第一,生產現場,我們看到生產是很正常的,現場工人工作的節奏有條不紊。第二,北現的隊伍,他們很努力,也很認真。領導班子也很重視北現目前存在的問題和狀況,也在努力的找問題。第三,通過介紹,我覺得北現對于目前自身的問題也找的很準,措施也很到位。第四,通過交流,我也感覺到北京現代從四月份開始已經有一些見效,而且看到了未來的目標方向也很清晰。所以我有一個總的感受是有條不紊,還是比較正常的或者說能夠讓北現重振雄風的魂還在。
北京現代目前存在或者碰到的問題,首先是發展過程當中的問題。別的企業都有這個問題,包括我們已經看到過的通用、豐田等,包括大眾今天的問題還很大,還沒有過去。所以有問題并不可怕,主要是如何把問題解決掉。一個好的企業或者說一個有魂的企業,當它好的時候能把高峰的時間延長。當它處于不好的時候或者相對低潮的時候,能夠把時間縮短。北京現代處于低潮時期,有了這種魂,我相信低潮只是階段性的。
“
在當今汽車行業要發生大變革的前夜,包括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和共享化,這種新技術、新模式,中國的發展目前遠遠快于歐美,也包括日韓。我認為北京現代現在遭遇到的問題,是對合資企業本土化提出的挑戰,與以往傳統燃油車時代完全不一樣。因此,在我看來,北京現代現在遭遇到的問題,是合資企業未來要遭遇到的共性問題的提前爆發。
《人民日報》經濟社會部工業采訪室副主任 王政
9月19日上午,北京現代推出了全新瑞納,把起步價壓到5萬元以內,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象征性意義的事情。因為之前合資品牌的小型車,只有賽歐在甩貨的時候做到了這個價格區間,但是官方的價格從來沒有。這彰顯了北京現代重新奪回性價比優勢的決心,而且在當前最火的智能網聯上,全新瑞納也已經開始布局,北京現代首次提出“會說話的汽車”概念,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兩點已經具備了重回主流的競爭優勢。
北京現代擁有對市場的快速反應能力,以及在轎車市場的細分優勢,也引領過市場的發展趨勢。我認為在股東雙方充分協調下,包括發揮技術優勢以及快速反應能力,選擇差異化的競爭策略,從中長期來看北京現代是有潛力的。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