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委托,中汽數據有限公司(簡稱“中汽數據”)正式公布“2022 年汽車行業綠色發展指數 (GDI)”。其中,在47家主流汽車企業中,華晨寶馬汽車有限公司(簡稱“華晨寶馬”)位列汽車行業第一名 ,第四年蟬聯該指數榜首,再獲5A級評級。
華晨寶馬獲評2022年汽車行業綠色發展指數第一名
此外,在今年推出的第一期《中國生態汽車調研報告》中,國產新 BMW iX3 摘得 “ 白金牌 ” 生態汽車認證 ,“更健康、更低碳、更環保”。該調研著眼于六大指標:即汽車生命周期碳排放量、可再利用率和可回收利用率、尾氣排放、車內空氣質量、車內噪聲和有害物質等。國產新BMW iX3在六個指標均獲高分,尤其在碳排放和車內噪音 兩項均為滿分,充分肯定了寶馬貫徹“循環減碳”理念打造綠色汽車的投入和努力。
新BMW iX3
中汽數據發布的“汽車企業綠色發展指數”是對汽車企業綠色發展信息透明度和綠色發展水平的定量評估體系,從采購、研發、制造、銷售、回收利用等維度指標,全方位評價企業綠色發展理念和實踐情況。
寶馬自上世紀70年代就已經推行可持續發展。在這一戰略方向上,寶馬與中國伙伴合作,遵循全產業鏈減碳和循環經濟 理念。寶馬的目標是制造“最綠色的電動車”,將“循環減碳”理念滲透到車輛全生命周期——即從設計研發、生產制造、供應鏈、物流運輸及銷售服務等各環節,通過采取創新的解決方案減少全價值鏈的碳足跡。
經過近20年的整體發展,目前,寶馬沈陽生產基地已實現100%使用綠電生產,并通過體系化的節能減排、節約水資源和循環利用等舉措成為行業翹楚。自2014年起,華晨寶馬已連續九年發布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透明公開地與公眾分享公司的生態足跡。2021年,華晨寶馬實現單車生產二氧化碳排放0.17噸,單車生產水資源消耗量為1.82立方米/臺,并連續五年獲評工信部“國家級綠色示范工廠”。
華晨寶馬生產基地大規模升級項目——里達工廠
寶馬全價值鏈貫徹“循環減碳”理念也凸顯在打造綠色供應鏈 上。寶馬已在中國專門成立供應鏈可持續發展管理項目組,根據中國的國情更加科學地制定和執行“中國供應鏈減排計劃”。5月,寶馬攜手華友循環率先實現動力電池原材料閉環回收;8月,寶馬與河鋼宣布將逐步在量產車上使用低碳、綠色汽車用鋼。
此外,寶馬正通過電動卡車短駁、鐵路海運等低碳整車聯運、綠色倉儲等方案,多措并舉,打造綠色物流體系 。2021年出廠物流運輸二氧化碳單車排放量比2014年降低51%。近日,華晨寶馬宣布攜手京東物流 ,在沈陽生產基地首批投入38臺電動卡車,使其在“純電化”短駁物流領域,成為京東服務的第一家汽車制造企業。此外,華晨寶馬在沈工廠均開通鐵路專用線,使用循環材料的物流包裝,如金屬料架再利用等。而為了推動綠色倉儲,今年開業的BMW寧波零件配送中心則是第一個以LEED銀級標準建造的綠色倉庫。
攜手京東物流,沈陽生產基地推動短駁物流電動化
產品方面,隨著創新純電動BMW i7的推出,寶馬在中國共提供五款純電動汽車,還包括BMW iX、BMW i4,以及國產BMW iX3、BMW i3。此外,不使用稀土材料的勵磁同步電機、車輛更低的風阻、更高的能源效率和可回收材料使用率,無不彰顯著寶馬產品的可持續屬性。2023年,寶馬將加速全面電動化轉型,在中國市場呈現11純電動產品,為中國消費者呈現豪華品牌中最全的純電產品線。在流通領域,寶馬今年啟動“領創綠星”計劃,為寶馬經銷商減排降碳提供科學、全面且可執行的方案,將日常業務變得更加綠色可持續。
寶馬集團純電家族
在企業社會責任方面,秉持“家在中國”的理念,寶馬將行動聚焦于“文化保護”、“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三個社會議題,并在2021年發起“BMW美麗家園行動”,致力于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2022年開始對遼寧遼河口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施“一攬子資助計劃”,通過提供巡護車輛并捐贈動物救護車、在保護區建設生態觀鳥屋等一系列行動,以創新思維助力中國的生物多樣性的公眾普及工作。
寶馬正圍繞電動化、數字化和循環永續三大主題,著眼于車輛全生命周期的循環減碳,全方位深耕生產制造、物流、采購、企業社會責任等各個方面,持續體系化的打造綠色競爭力。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