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為貫徹落實《中國制造2025》和《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加快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推動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制定了《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以下簡稱“行動計劃”)。而談到人工智能與汽車行業的融合,無疑是指智能網聯汽車或者說是自動駕駛技術,對此,清華大學汽車工程系主任李克強教授表示:“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發展的日趨成熟,而真正的自動駕駛,高度的自動駕駛,是離不開人工智能技術的。”
智能網聯汽車作為重中之重項目開發
■
此次“行動計劃”分為五大部分,分別是總體要求、培育智能產品、突破核心基礎、深化發展智能制造和構建支撐體系,其中在培育智能產品部分提出的第一項重要產品就是智能網聯汽車,支持車輛智能計算平臺體系架構、車載智能芯片、自動駕駛操作系統、車輛智能算法等關鍵技術、產品研發,構建軟件、硬件、算法一體化的車輛智能化平臺。到2020年,建立可靠、安全、實時性強的智能網聯汽車智能化平臺,形成平臺相關標準,支撐高度自動駕駛(HA級)。
從“行動計劃”的內容看,我國將在2~3年之間取得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階段性成績。李克強表示:“目前我們僅僅利用了人工智能的很小一部分功能,稱之為積極學習的部分。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發展,到今年6月我國已經公布了新一代的人工智能技術。未來,我們要進一步將大數據、混合智能、群體智能等技術同汽車相結合,推動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當然,想要將人工智能技術同汽車相結合,還面臨一系列的挑戰,例如云端的人工智能、群體的人工智能、混合人工智能和人機協同等。
■發展自動駕駛 做好四方面工作
“行動計劃”提出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需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第一是系統布局。立足國情和各地區的產業現實基礎,頂層引導和區域協作相結合,加強體系化部署,做好分階段實施;第二是重點突破。針對產業發展的關鍵薄弱環節,集中優勢力量和創新資源,支持重點領域人工智能產品研發,加快產業化與應用部署,帶動產業整體提升;第三是協同創新。發揮政策引導作用,促進產學研用相結合,支持龍頭企業與上下游中小企業加強協作,構建良好的產業生態,例如近期在上海國際汽車城發布的“星辰計劃”,就是為研發智能網聯汽車的100個初創企業和項目提供資金和支持。
此外百度副總裁鄔學斌提出:“自動駕駛不是靠某一個產業能完成的,汽車和交通要高度融合。”第四是開放有序。加強國際合作,推動人工智能共性技術、資源和服務的開放共享。完善發展環境,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實現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此前美國車聯網協會的總裁斯科特·麥克考米克(Scott McCormick)就曾說到:“在全球范圍內的人工智能企業之間,將會有非常多的合作。”
■實現技術突破 形成基礎設施體系
“中國汽車產業現在只大不強,我認為最核心的問題是缺少技術。智能網聯汽車的出現對中國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會,人工智能和汽車的深度結合,就會激發出巨大的市場機會。” 鄔學斌如是說。
此次“行動計劃”也提出要突破核心基礎,加快研發并應用高精度、低成本的智能傳感器,突破面向云端訓練、終端應用的神經網絡芯片及配套工具,支持人工智能開發框架、算法庫、工具集等的研發,支持開源開放平臺建設,積極布局面向人工智能應用設計的智能軟件,夯實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軟硬件基礎。當然,發展智能制造離不開關鍵技術裝備和智能制造新模式的完成。 此外,該計劃還提出加快高度智能化的下一代互聯網、高速率大容量低時延的第五代移動通信(5G)網、快速高精度定位的導航網、泛在融合高效互聯的天地一體化信息網部署和建設,加快工業互聯網、車聯網建設,逐步形成智能化網絡基礎設施體系,提升支撐服務能力。
到2020年,全國90%以上地區的寬帶接入速率和時延將滿足人工智能行業的應用需求,10家以上重點企業實現覆蓋生產全流程的工業互聯網示范建設,重點區域車聯網網絡設施初步建成。另外,針對智能網聯汽車等開展漏洞挖掘、安全測試、威脅預警、攻擊檢測、應急處置等安全技術攻關,建立網絡安全保障體系。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