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北京召開“2024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峰會”。會議以“新突破,新階段,新動力”為主題,聚集政產學研各領域權威人士,并特別設置中國汽車市場整體預測、新能源智能網聯汽車市場預測、中國汽車消費政策和投資趨勢預測、中國汽車出口預測、中國汽車產業智庫專家對話等主題論壇。
在“2024中國汽車政策、消費市場、投資趨勢預測”主題論壇上,中國汽車新聞工作者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韓君善發表演講。
以下為韓君善現場演講實錄:
中國汽車新聞工作者協會和中國汽車報,聯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從2004年開始在三、四線城市推廣汽車文化活動。從那時候開始,中國汽車新聞工作者協會每年都在研究市場發展情況,今天我主要從三個方面作報告:第一方面,簡單介紹一下低線汽車市場;第二方面,談談低線汽車市場的趨勢和機遇;第三方面,分享一下重要汽車活動行業案例。
“低線市場”主要是指三、四、五線城市市場,簡單說就是地級城市、縣級城市及鄉鎮這三個層級。根據我們最新的統計,三、四、五線城市汽車消費的份額大概占42%,新能源的滲透率不到30%,甚至不足20%,車企的渠道分布約50%。
對未來市場預測,依據人口的回流,從經濟發展、社會文化、政策引導、基礎設施、鄉村振興的發展等多方面因素來看,我認為在未來的3至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里,三、四、五線城市將是汽車消費主要的增長極,值得汽車企業的高度關注和投入。
關于最新的判斷和趨勢,以及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我從六個方面進行分享:
第一,市場的空間。因為三、四、五線城市人口眾多,但是汽車保有量相對于一線城市而言仍處于較低水平,因此持續增長的趨勢不會發生變化。
第二,需求的凸顯。在三、四、五線城市的交通市場,未來出行主要以汽車的自駕為主,所以,對于汽車的消費依然是大宗消費必然的趨勢。
第三,保守又獨特的共存。線上關注汽車的消費越來越多,但是線下的觸點對消費的決策影響很大。疫情之后,我們發現許多汽車廠家開始更加關注三、四線城市的推廣。
第四,區域特點。由于區域分布廣闊、分散,使用場景不同,差異化比較明顯,所以三、四、五線城市市場未來的推廣,肯定要重視差異化營銷。
第五,政策的引導。這幾年相關部委為了促消費,舉辦了汽車下鄉,包括新能源汽車下鄉等一系列活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近幾年,商務部也舉辦了千縣萬鎮汽車節的活動,我們作為專業媒體也積極參與其中。每年中國汽車新聞工作者協會會在100個左右的城市舉辦人民車市消費節,舉辦過程中,中國汽車新聞工作者協會做了很多調研。
第六,用途的多元化。隨著家庭休閑、自駕、露營等需求的發展,汽車消費也更多地呈現場景多元化。
結合對汽車下鄉政策落地的觀察,包括各類活動情況,我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判斷:
第一,購車經濟性是非常重要的決策因素。低線市場的消費相比一、二線城市更為保守,價格更為敏感,對品牌的敏感度較低。因此,經濟性成為他們重要的考量因素。
第二,長效的政策引導。汽車下鄉活動的推廣非常重要,而且要有持續性。我們這幾年發現,部委的一些通知和活動,在地方城市的落地方面還是有很大的差異性。因此,需要繼續提升政策的落地性和長效性。
第三,場景的配套。在低線市場用車場景越來越多元化,值得研究。
此外,有幾個全國性促消費汽車活動案例和大家分享。“人民車市消費節”前身是全國百強巡展系列活動,這是全國第一個也是目前全國唯一一個多站點、高品質的汽車消費活動。“一縣一品汽車節活動”結合各地特色產業節慶活動,增加汽車消費體驗環節。“走進名企超級體驗營”活動組織知名汽車品牌走進全國知名大企業,開展職工體驗購車節活動。
在2004年,由于三、四、五線城市的渠道尚不健全,那時候汽車廠家對這個市場缺乏很好的推廣途徑。因此,在舉辦活動時,基本每場都能吸引35至50個汽車品牌參與。到今天為止,20年過去了,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崛起,我們深刻感受到,新能源汽車廠商對這個市場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因為在這個市場中,新能源汽車的渠道建設尚不健全。所以我們也判斷,未來這個市場非常值得各大廠家關注。
在這個市場上我們有20年的推廣經驗,也舉辦了超過3000場的汽車文化活動,也希望與中汽協以及更多的媒體和廠商共同關注這個市場,積極促進汽車消費在這個市場的發展。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