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特斯拉共“燒錢”34.75億美元,預計2018年的資本支出會比2017年略多一些。
昨天剛把電動跑車送上太空的“硅谷鋼鐵俠”馬斯克,旗下的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在周三盤后公布了2017年四季度財報。
當季經調整后EPS為每股虧損3.04美元,好于市場預期的虧損3.20美元。當季營收32.9億美元,也好于預期的32.8億美元。
不過基于GAAP的季度虧損為6.75億美元,合每股虧損4.01美元,創公司史上最大虧損紀錄,也是2016年四季度虧損1.21億美元的六倍。非GAAP的汽車毛利潤率13.8%,小于預期的14.8%。
Model S和X交付量創新高 重申Model 3產量承諾
財報顯示,去年四季度特斯拉對Model S和X等更貴的電動車交付量環比增長了10%,至28425輛,超越了去年三季度的紀錄新高,同比更是跳漲了28%。預計2018年Model S和X的交貨量為10萬輛,意在安撫市場對更便宜的“平民神車”Model 3可能搶占Model S或X需求的擔憂。
公司表示,四季度在Model S展臺附近的店內客流量顯著增長,在已有至少40萬人預定了Model 3的背景下,對Model S和X的訂單量持續上漲,預計2018年的營收增速也會大幅超過去年。
市場更關心“平民神車”Model 3的生產和交付速度,財經媒體CNBC指出,這一車型被視為特斯拉能否一躍成為主流汽車生產商的關鍵一戰。對此,特斯拉重申了今年上半年的產量目標不變,即一季度末Model 3周產出2500輛、二季度末周產出5000輛。
去年四季度共生產了2425輛Model 3,交付了1542輛給客戶,還有860輛等待交付。由于這一數據早在1月的《車輛生產和交付》公告中透露過,市場對此并不感到驚訝。不過分析可知,這相當于每周生產了606輛Model 3,遠遜于馬斯克去年7月承諾的到12月實現周產出5000輛。
特斯拉燒錢速度意外放緩 但不代表風險減少
特斯拉的燒錢速度也在放緩。財報顯示,去年四季度的現金流為負2.767億美元,意外低于市場預期的負9億美元,遠小于去年三季度的負14億美元,也小于2016年同期的負9.698億美元。部分由于當季客戶的預定金漲至紀錄新高的8.54億美元,得益于11月推出的Semi電動卡車和Roadster電動跑車需求強勁。
2017年,特斯拉共“燒錢”34.75億美元,預計2018年的資本支出會比2017年略多一些。
但這并不代表特斯拉面臨的風險在減少,去年四季度的汽車收入成本(automotive cost of revenue)漲至21.9億美元,高于去年三季度的19.3億美元,也比去年一季度漲了31%。
在2017年,特斯拉總收入為118億美元,但共虧損了19.6億美元,幾乎是2016年虧損6.75億美元的三倍,從2010年IPO上市以來,公司從未實現過全年盈利。
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在2018年的某個時點,預計會開始持續產生正的季度GAAP經營收入,主要得益于Model 3生產加速以及能源儲存類產品銷售利好,到2020年實現100萬輛電動車的生產目標仍有可能。
公司表示,位于紐約州的2號超級電池工廠已在四季度啟動初步的太陽能頂棚生產,雇員招聘活動比預期日程目標有所提前。2018年希望將去年部署的能源存儲能力擴大至少三倍,而且預期太陽能板和Powerwall電池的銷量會有更大增長。
馬斯克還稱,特斯拉不是必須“燒錢”,預計今年三季度會產生正的現金流,但會轉而投資Model Y型電動車,導致看起來繼續燒錢。他的理由是投資機會太好,不想錯過。
股價年內累漲10% 未來走勢面臨挑戰
特斯拉周三收漲3.3%,收于345美元的2月2日以來最高。盤后股價震蕩,先是短線上漲,財報公布的10分鐘內一度跌2%,繼而再漲近3%。截至周三收盤,特斯拉股價今年累漲了10.8%。
但有分析指出,預期Model 3電動汽車的產量會達標,成為推漲特斯拉股價超越通用和福特等美國傳統車企的關鍵因素。一旦今年的Model 3被證明又在“造夢”,可能令股價承壓。
在致股東信中,特斯拉官方似乎承認了馬斯克以前許愿時有些“大嘴巴”:
“Model 3的產量困難證明很難精準預測特定時間的特定生產速度。我們只能很自信地說,已經采用了多種手段來系統性地解決生產瓶頸,特別是增加電池生產線的產能,將導致在今年一季度剩余的時間和二季度加快生產率。”
但媒體曾提到,據多名特斯拉現任和離任雇員透露,未來還會有更多的Model 3型電動車被推遲交付。位于內華達州的超級電池工廠“生產瓶頸”還沒有解決,特斯拉不得不向鋰離子電池供應商松下“借”了一些員工來手工組裝車載電池,不少質檢人員沒有經驗,電池或有質量問題。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