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歐洲汽車新聞》網站報道,大眾集團上周五(當地時間2月23日)表示,大眾在未來將采取措施將道德標準的相關內容納入企業學術研究項目中。有分析人士指出,大眾此舉可以看出其已經從“排放門”后續事件中吸取到了一定的教訓。
此前大眾因為一項研究結果而再次惹怒公眾。該研究結果發現,大眾、寶馬以及戴姆勒資助了一項將猴子和人類暴露在柴油引擎排放的有毒氣體中以測試他們“耐毒”程度的試驗活動。盡管大眾還未從“排放門”丑聞泥潭中完全解放,上述事件曝光之后其立即成為人們口誅筆伐的對象,大眾被指責缺乏倫理道德的判斷標準,事實上在這之前大眾一直強調將變得更具責任感。
同樣由于該起事件,大眾集團首席游說官被暫停了職務。大眾集團一位發言人上周五晚些時候表示:“大眾全球范圍內的研究活動都會同道德倫理因素進行比較,集團在未來將進一步提升道德標準,而下一步大眾集團的所有研究活動都將同相關道德標準保持一致。”
在德國汽車企業的眼中,注重品牌和性能是德國汽車企業文化的核心和首要選項。因此,大眾計劃“在未來的兩三年間,將依靠三大支柱擴大領先優勢:SUV攻勢、電動化和全面互聯化。” 在這種情況下,大眾汽車必須要小心翼翼的發展品牌和企業口碑。
批評人士指出,受到大眾等車企資助的上述尾氣毒性測試活動本質上是為如何逃避監管而實施,如此“動機不純”的試驗所得到的結果當然是“柴油引擎所排放的廢氣只會對周圍環境造成有限的破壞”。
大眾集團表示其在德國國內同各個大學和研究機構合作所實施的研究項目接近1300個。為了阻止人類和猴子再被作為柴油引擎尾氣毒性測試的對象,大眾集團高管層已經提議引入一系列規定,該規定可確保大眾員工能夠決定某項研究活動是否有違道德倫理。
另據媒體報道,大眾美國分公司上周五同一位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的消費者達成和解。值得一提的是,該消費者是“排放門”相關訴訟案的原告之一,按照原計劃他起訴大眾的案件將在本周一(當地時間2月26日)進入庭審階段,而該案也是首起上庭開審的“排放門”訴訟案。
就在上述和解協議達成之前數日,弗吉尼亞州法官布魯斯-懷特否決了大眾集團提出的延遲審理“排放門”相關案件的要求,此前大眾集團聲稱原告代理律師發表煽動性言論可能會影響到法官的判斷,因此其要求推遲庭審流程。
布魯斯-懷特上周五宣布撤銷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消費者大衛-多爾等原告對大眾美國分公司提出的訴訟案。原告的代理律師麥克-梅克爾森透露,大衛-多爾等超過300位大眾柴油汽車美國車主起訴大眾美國分公司的案件已經被法院撤銷并且雙方已經達成和解,不過他拒絕透露和解條款內容。
對此大眾美國分公司一位女發言人表示不予置評。
該起案件如果進入庭審階段的話,屆時多位現任及前任大眾高管將會被要求出庭作證,由此大眾排放丑聞更多的信息將會被公開。大衛-多爾此前指控大眾美國分公司涉嫌欺詐其參與不公平交易,其要求被告支付懲罰性賠償金以及對他所擁有的大眾柴油車進行補償。
大衛-多爾購買了一輛2014年款大眾捷達轎車,購買價格為23700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在2016年一起“排放門”集體訴訟案中,大衛-多爾所購買的車型本適用于大眾美國分公司提出的賠償購車款的方案,但他對此表示拒絕。在即將進入庭審階段的案件中,大衛-多爾要求大眾美國分公司賠償725000美元并額外負擔他的律師費用。該案之后,第二起將要進入庭審的案件將于當地時間6月4日開庭,原告是另外一位美國柴油車車主。
今年2月月初Netflix所公布的一份文件內容顯示,大眾承認同其他企業在2014年對一項使用猴子進行的柴油引擎尾氣“耐毒”測試給予了贊助,而這一事件可能會對法庭在審理“排放門”案件中施加有失公平的影響。
幾乎所有的“排放門”涉事美國車主都對2016年大眾對美國市場提出的價值250億美元的和解方案表示同意。大眾通過支付巨額和解金同美國車主、美國環保監管機構、多個州政府和經銷商就排放丑聞達成和解。另外,該和解案中包含了為美國涉事車主回購車輛的方案以及向另外大約500000名美國大眾車主提供賠償。
大約有2000位美國涉事車主拒絕大眾提出的和解方案,其中大多數人向法院起訴要求大眾給予更多賠償。值得一提的是,在發現麥克-梅克爾森在大眾猴子耐毒試驗一事中接受媒體采訪之后,大眾美國分公司要求庭審流程延期六個月啟動。
對此布魯斯-懷特表示法庭的審理一定是公正的。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