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萬物,一物克一物。恰似美人之于英雄,最近因為機油惹的禍,似乎成為汽車企業過不去的一道坎。數年前,大眾在這道坎上摔過一跤,現在輪到東風本田和長安汽車。
機油常稱為潤滑油,除熟悉的潤滑、冷卻、清洗清潔之外,機油還有密封防漏、防銹防蝕、減震緩沖、抗磨的作用。所謂“燒機油”是指機油通過環泵油和曲軸箱通風等途徑進入到發動機燃燒室從而被燒掉的情況。
與“燒機油”截然相反,從字面上就能夠理解“機油增多”的含義。即,機油中混入汽油。機油為何會混入汽油?東風本田一再表示:“受影響的車輛主要遍布在寒冷的東北地區,當溫度較低時,進入到曲軸箱的汽油未能夠氣化,而與機油相融合,導致機油增多”。
機油增多或減少,會不會影響發動機的使用壽命?一位汽車業內發動機專家告訴記者,發動機工作過程當中,或多或少會存在“燒機油”或者“機油增多”,只要在合理范圍之內,都是正常的。只有當機油容量變化超出警戒線,才會導致冷卻、潤滑的效果變差。該專家還表示,要徹底地解決“機油增多”現象,只有從設計和研發上著手,比如重新調整汽油的噴射方式,其他方法都只能治標,遠遠達不到治本的效果。
顯然,這位專家的觀點與涉事企業的“解釋”完全相反。東風本田表示,“低溫+短途出行”是導致“機油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長城汽車緊緊跟上,強調天氣原因。到底該相信誰,各位看官自己下判斷。
有一點可以肯定,設計和研發需要時間,產品品質與快速擴充天生是矛盾的。以犧牲產品品質為代價,獲得銷量的快速增長——“先污染后治理”——這在汽車行業,并不是沒有先例。
過去短短三年,東風本田從30.8萬輛增長至72萬輛,翻了一番多。而長安汽車是首個產銷雙破百萬輛的中國本土車企,并打算挑戰更高的目標。然而,“機油門”事件一出,讓外界對于兩者的前景充滿擔憂和疑慮。
不以犧牲產品品質為代價開展市場競爭,謀求短期的高速增長——這是東風本田和長安汽車創業之初的誓言,表述方式或許有不同,但理念是一致的。現在卷入“機油門”,與其歸咎于天氣,不如反思一下:是不是走得太遠,而忘記了怎么出發?回歸初心,將品質和客戶放在第一位才是解決之道。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