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車展前夕的大眾之夜上,大眾集團展示涵蓋電動出行、領先的移動出行解決方案和自動駕駛領域的發展愿景,以及一系列全新車型,并以此展現了集團致力于引領塑造移動出行新時代的戰略舉措。
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教授致辭
“僅明年一年,我們計劃與合作伙伴在中國共同投資超過40億歐元。”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成員、大眾汽車集團(中國)總裁兼CEO海茲曼教授說道,“資金將用于電動汽車、互聯互通、移動出行服務、研發、高效生產流程及新產品開發等領域。通過持續、強有力的投入,我們將實現轉型,為客戶提供滿足其需求的產品;通過與合資企業——一汽-大眾、上汽大眾、江淮大眾,以及在科技和移動出行服務等廣泛領域的全新合作伙伴攜手并進,我們將為消費者提供以人為本的移動出行服務。”
全面啟動電動車攻勢 持續推進自動駕駛技術
大眾品牌乘用車中國CEO、大眾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馮思翰博士
未來兩年,大眾集團將在中國推出規模最大的新能源車型產品組合,旗下品牌計劃推出超過30款新能源車型,其中50%的車型將會進行本土化生產。到2020年,大眾集團計劃在中國市場交付大約40萬輛新能源汽車,到2025年交付量將達到約150萬輛。
到2020年,首批基于領先的模塊化電動平臺MEB打造的純電動汽車將會于一汽-大眾佛山工廠和上汽大眾安亭工廠下線;在基礎設施領域,從2019年起,大眾汽車集團將與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在中國搭建公共大功率快速充電網絡的解決方案。
在自動駕駛領域,大眾汽車集團正在中國加速發展自動駕駛技術,為中國提供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目前,奧迪品牌已在北京和無錫兩座城市獲得了第四級自動駕駛測試資質,而大眾汽車品牌也于近期加入了百度Apollo自動駕駛平臺。
蘇偉銘先生介紹逸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在溝通會上,大眾汽車集團還展示了旗下的移動出行服務公司——逸駕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逸駕智能)在數字化、互聯互通和人工智能應用領域的進展。
目前,逸駕智能正在通過與不同領域的伙伴合作,致力于為客戶打造一個集設備和功能于一體的智能生態系統,讓消費者能夠無縫享受多元化的智能移動出行服務。在此基礎上,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首款基于人工智能的聯網汽車將很快在中國發布,該車型將搭載語音識別、在線導航、充電、停車和支付功能,以及其他包括在線娛樂在內的服務等。
多品牌秀科技 CSR項目再增資
斯柯達中國總裁韓盛博士展示斯柯達品牌柯迪亞克GT
在溝通會上,大眾汽車品牌全新一代途銳和斯柯達品牌柯迪亞克GT展示了SUV車型在功能性與設計上的最新成果,而奧迪品牌則以Formula E電動賽車詮釋了電動汽車的無限可能。
2018年,大眾汽車品牌成功地開啟了“眾前行,致未來”品牌攻勢,面向中國市場推出了至少9款車型。其中,新品牌旗艦——全新一代途銳,以及全新車型探歌、探岳和途岳的相繼上市,使大眾汽車品牌在華SUV車型數量翻了一番;寶來、朗逸、CC和帕薩特等核心轎車也相繼完成換代,并提供了領先的設計、科技以及駕駛輔助系統;此外,大眾汽車品牌還開始了途觀L和全新一代帕薩特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版車型本地化量產。
從左到右:大眾汽車品牌全新一代途銳,奧迪e-tron FE04, 斯柯達品牌柯迪亞克GT
奧迪e-tron在11月5日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完成中國首秀之后,也將在廣州車展上再度亮相。奧迪e-tron是品牌電動化戰略的啟動信號:至2025年,奧迪將在全國各主要市場發布12款電動車型,屆時,新能源車型預計將占奧迪銷量的三分之一;e-tron則將于2019年作為進口車引入國內,并從2020年開始國產。除了電動化之外,奧迪品牌在賽道上同樣馭電馳騁,贏得了Formula E 2017/2018賽季的總冠軍。
憑借奧迪e-tron FE04車型,奧迪品牌贏得Formula E 2017/2018賽季車隊總冠軍
斯柯達品牌發布了全新車型柯迪亞克GT,這標志著該品牌在中國市場規模最大的SUV車型攻勢又前進了一步。柯迪亞克GT是斯柯達的全新旗艦車型,也是品牌的首款轎跑SUV車型,兼備SUV車型的強健與多功能以及轎跑車型的動感與優雅; 該車型剛剛在十天前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完成全球首秀,并將在廣州車展正式上市。
在企業社會責任領域,大眾汽車集團(中國)一直積極支持環境保護、可持續交通、體育發展、文化與藝術、扶貧與社會關愛等公益項目,這是大眾集團對中國社會長期承諾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溝通會上,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宣布了將新增一億元人民幣投入到集團“致行公益基金”的社會責任項目中。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