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轟轟烈烈的造車新勢力,2018年下半年勢能急轉直下。巧合的是,背靠地產大佬的多家新勢力造車都不約而同地遇上了“麻煩”,恒大入主的法拉第、寶能接盤的觀致汽車發展都不甚理想。而近段時間被外界傳得沸沸揚揚的則是深處旋渦之中的合眾新能源。
大股東有意退出造車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近日合眾新能源法人代變更為方運舟,后者也是合眾新能源創始人,這被外界解讀為華夏幸福有意退出造車。合眾新能源相關負責人則在中國網汽車記者的書面采訪回復中第一時間給以了明確否認:“合眾新能源的市場化融資正常進行且比較順利,由于過程中行政流轉需求,做了法人代表變更;這是新創企業很正常的法人變更流程。”
其實,大股東若真決定此時退出,卻也并不意外。造車似一個瘋狂燒錢的“無底洞”,而這或遠超出了“背后金主”所能接受的范圍。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曾說過:“以前看別人做車覺得100億太夸張了,現在自己跳進去才知道200億都不夠花。”
預計下季度公布新一輪融資
合眾新能源是由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等企業于2014年合資成立的初創企業,注冊資本近6.3億元,創始人為原清華大學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中心副主任方運舟,其曾在奇瑞新能源項目上耕耘10年,是該項目的“4人小組”成員之一,而后師從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執行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后者可謂是中國新能源的元老泰斗。
2017年12月,合眾新能源獲得知合出行12.5億元注資。作為合眾新能源的第二大股東,方運舟則擔任公司副董事長一職,負責公司日常運營和發展。此外,合眾新能源已經拿下中國第13張新能源汽車生產牌照,屬于國內第7家擁有發改委和工信部“雙資質”的生產企業。造車資質的價值幾何?作為參考,為獲取造車資質,拜騰以1元的價格收購了一汽華利100%的資產,但背上一汽華利8億元的債務和5000余萬元的員工未結算工資;車和家則耗費了6.5億元才將重慶力帆汽車有限公司100%股權攬入懷中,同樣也是為了獲得寶貴的造車資質。
伴隨此次合眾新能源企業法人變更的是,彼時的大股東從原來第一的位置退了下來,同時宜春市金合股權投資有限公司正式入股合眾新能源。宜春金合股權投資公司成立于今年10月22日,注冊資本15億元,宜春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局持股比例約99.93%。
記者還發現,自去年知合出行12.5億元注資之后,至今一年多的時間合眾新能源便沒有再獲得過新的融資。作為還處于燒錢階段的造車新勢力,合眾新能源下一步的融資就顯得尤為重要。合眾新能源也第一時間回應中國網汽車記者稱:目前公司融資一切進展順利,預計在接下來的一個季度內會公布。
活下去靠產品說話
不論是給未來融資打算,亦或為企業更長遠的發展,最終都是要靠產品說話。2018年,合眾新能源汽車明顯加快了造車步伐,6月1日哪吒汽車品牌正式發布,而后進入工信部的新能源產品目錄。再到今年11月的廣州車展,合眾新能源旗下哪吒汽車的首款量產車型——哪吒N01正式上市,其定位為一款純電動SUV,指導價為12.68-13.68萬元,補貼后價格區間為5.98萬-6.98萬元。 面對蔚來、威馬等造車新勢力頭部企業咄咄逼人的交付攻勢,合眾新能源稱,正在積極進行首款量產車哪吒N01上市后的用戶交付。合眾汽車總裁張勇預計今年的交付量不會超過2000臺,這歸因于供應鏈體系。
更大的考驗是,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逐年退坡、傳統車企的強力反攻,混動、插電式混動、增程式混動等新能源汽車的登場,這都將進一步對合眾新能源等造車新勢力形成不利的局面。合眾新能源也坦誠,補貼退坡對價格敏感型的用戶群體影響還是有一些,對企業經營壓力確實是進一步加大,但企業部分成本可以通過規模、通過內部攤銷、通過這種服務創新來消化。
時間、資本、市場等都要求造車新勢力拿出一款強有力產品搶占先機,企業才得以維系。哪吒N01成功以否或將對合眾新能源至關重要。車和家CEO李想曾道出了其中的原由:“我們只有一次出牌機會,如果一次不成功,其實再也沒有出牌的機會了。”
結語:
談企業戰略對于合眾新能源恐為時尚早,接下去融資、新車交付等都將更是當務之急。任正非尚且說過華為最基本的使命是活下去,新勢力造車面臨的挑戰只會更多,用“九死一生”或都不足以形容。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