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車一瞬間,養車一輩子,對于汽車小白來說,購買汽車可能是一時的沖動消費,但之后的用車生活中,對于豪華品牌來說,高昂的養車費用令無數勒褲腰帶“強買”的消費者撓頭。
眾所周知,日系豪華品牌經常推出買車6年10萬公里的免費保養政策,雷克薩斯,英菲尼迪,謳歌,連豐田在今年也推出了插電式混合動力的免費保養政策,作為三大日系高端品牌,英菲尼迪在華的銷量和市場定位一直十分尷尬,同東風汽車聯姻后,推出的國產Q50L雖然提振了一定的銷量,怎奈客戶基盤太少,做出的貢獻只能是杯水車薪,近期英菲尼迪官方又宣布取消4年10萬公里免費保養政策,改成首次保養免費。
遷回本土的失意者
近日英菲尼迪官方宣布,將于2020年中旬將總部從香港遷回至日本橫濱。官方稱是為了更好地整合協調與日產在全球設計、研發和制造等方面的職能,并為電動化轉型做準備。然而,這并不能掩蓋其在華近幾年的失意。
剛過去的2018年,英菲尼迪在華銷量為44407輛,同比下滑8.3%,與其此前制定的10萬輛年銷目標相距甚遠。自2014年國產之后,其在華年銷量一直未能突破五萬輛,始終處于中國豪華車的邊緣位置。但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在英菲尼迪原地踏步的時候,其對手已經在中國狂飆突進。雷克薩斯在華年銷量早已突破20萬臺,是其五倍以上。而且在去年英菲尼迪還取消了持續多年的免費保養政策。
新能源發展緩慢 產品線單薄
到目前為止,東風英菲尼迪僅僅投產了兩款車型,分別是QX50和Q50L。相比之下,奧迪在一汽工廠投產了足足7款車型,遠大于英菲尼迪的數字。豪華品牌國產化的優勢顯而易見,國產化可以降低人工和材料成本,也可以減少進口整車帶來的高昂稅收。低迷的銷量會阻礙英菲尼迪新車在華投產的數量,這又反過來影響到銷量。這仿佛是一個死循環,東風英菲尼迪需要大刀闊斧的改變現狀才是。西方有句俗語“雄獅斗不過群狼”,更何況英菲尼迪這輛頭“雄獅”戰斗力還很不樂觀。
2016年英菲尼迪前任全球首席運營官武斯特(Gaby-LuiseWuest)擔任中國區首席執行官。英菲尼迪近些年唯一一次進入中國消費者視線是在2014年戴雷博士在任期間冠名現象級綜藝《爸爸去哪兒》《極速前進》。而隨后高層的不斷變動,英菲尼迪迫于壓力將策略調整為“輕品牌,重銷售”,在那之后英菲尼迪這個品牌可以說是長期消失在大眾的視野中。一個豪華品牌單靠做產品和技術是不行的,一定要品牌和產品一起抓。一個公司不是依靠KPI生存的,而是靠很明確的愿景和策略。當一個公司沒有明確的愿景和戰略,只是戰術的東西,一定不能走得長遠。
英菲尼迪汽車有限公司總裁慕克也表示:“在全世界汽車都在向電動化發展的今天,豪華汽車市場表現出最大的增長潛力。作為一個敢于突破的豪華汽車品牌,電動化為英菲尼迪打造更多高性能產品賦予了絕佳機會。我們將開拓進取、快速行動。”然而即便英菲尼迪如此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但是終歸還是入局晚了。
鬼扯:我們都知道,日系豪華品牌近些年來由于紛紛和國有車企聯姻,售價不斷跳水,讓尋常人家也可以買得起日系豪車,但是售后維修高昂的價格,仍然會讓消費力不足的人望而卻步,雷克薩迪和英菲尼迪推出免費保養的政策也是為了進一步同德系BBA搶市場。雖然目前來看,雷克薩斯,英菲尼迪,謳歌,三個品牌的全年銷量加在一起也不到奔馳,寶馬,奧迪其中任何一家全年銷量的一半。丟掉手中僅有的免費保養王牌,不得不說英菲尼迪這樣做,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