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下稱“廣東質檢院”)首次公布的電動汽車充電樁產品風險監測結果顯示,70%的樣品存在安全隱患,引發行業和社會輿論高度關注。
政策和標準不斷推陳出新
業內人士指出,電池安全、充電基礎設施安全、整車安全作為電動汽車安全的三大重要要素,關系到使用者的生命財產,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
事實上,早在2015年,國家相關部門就對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做出了部署: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2015年10月,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工信部、住建部四部委聯合印發了《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
相關行業標準也在不斷完善。根據充電聯盟今年4月18日發布的《2018-2019年度充電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報告》,目前我國充電設施有效標準共50項,正編計劃項目共47項。其中,國家標準14項,行業標準13項,中電聯標準20項。充電樁相關標準的不斷完善,提升了充電設施及網絡的安全性。
為進一步加強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安全生產監管工作,確保充電基礎設施安全穩定運行,北京等城市還進一步下發文件,強調了充電基礎設施安全檢查工作。
在一系列政策的指引及監管下,充電樁市場飛速發展。充電聯盟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全國共有公共充電樁約30萬個,私人充電樁約47.7萬個,充電樁保有量合計77.7萬個。
安全隱憂仍存
充電樁數量快速增長,為電動汽車上路行駛提供了有力保障。但由于公共充電設施普遍存在“高壓帶電、放置室外、無人值守”的特性,目前充電樁的安全隱憂仍然存在。
中國充電聯盟技術和認證部主任劉鍇曾指出,充電安全主要包含信息安全、電氣安全、電池安全和消防安全等四個方面。
據了解,此次廣東質檢院共采集了9家生產企業的10批次電動汽車充電樁產品,其中7批次不符合國標要求。風險監測發現,樣品中有4個項目不符合國標要求,容易起火或導致使用者觸電。例如,在檢測中,絕緣異常狀態下,7批次不符合國標的樣品中有5批次不能報警或斷電。“一旦充電樁絕緣保護異常,使用者將得不到危險預警。”
如果按劉鍇的歸類,本次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確實為充電樁的電氣安全敲響了警鐘。
劉鍇指出,充電樁在電氣安全上需要注意的問題包括:充電設備本體的安全風險,即充電設施由于漏電以及接地故障或者老化等原因造成的安全風險;充電接口可能會因為積塵、觸頭磨損等引起燒蝕甚至燃燒,或者因鎖止機構不完善導致帶電插拔的危險;充電樁品質參差不齊,投營2-3年便出現較為嚴重損壞等問題。
不止一個環節需發力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表示,出現這些安全隱患,說明充電樁在出廠、運維、用戶安全意識普及上都要加強。
所謂出廠問題,是指產品質量存在瑕疵。相關人士介紹,目前市面上有超過500家充電樁生產廠家,而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擴大。各企業對相關標準的理解不一致,使得充電樁產品的質量良莠不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原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揚也曾表示,充電基礎設施缺乏分類的、具體的產品標準,用于快充和用于慢充的交流充電槍,并沒有針對不同用途的各自的分類標準。而材料標準、試驗方法標準更是缺乏。“多數企業并無制造汽車零部件的經驗,不理解汽車類產品的‘行業標準嚴于國家標準,企業標準嚴于行業標準’的行規。且產業出現時間尚短,產品還有待市場競爭、迭代開發、逐步完善。”
充電樁后期運維力度不夠也是沉疴,“充電樁安完沒人管。我們反映了壞樁問題,運營商和廠家雖然態度很好,處理地卻很遲緩。”在接受采訪時,不少用戶如此反饋。在多家充電APP的討論區,對充電設施運維不力的投訴也經常出現。
此外,盡管多數廠家能夠把用戶安全視為自身“生命線”,但和“加油安全知識”相比,“充電安全知識”普及度仍有待提高。充電樁安裝使用后,會面臨各種復雜情況。到底該如何應對這些特殊、復雜充電情況,大部分用戶了解得并不充分。比如,充電樁都配有急停按鈕,但多位電動車主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沒注意”“不清楚”。
業內人士表示,解決充電樁安全問題要多管齊下,把好每一道關口,產品質量、運維質量要同步提升,質量標準、檢測標準要加強規范,而且要加強安全常識普及,讓使用者能正確操作充電樁,規避危險。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