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不容小覷的龐大市場:在中國公路學會和江蘇省綜合交通運輸學會近日主辦的第二屆車路協調自動駕駛論壇上,專家預測,全球自動駕駛產業業務2025年將達到8000億美元,2050年達到7萬億美元。2035年前,全球將會奔馳1200萬輛無人駕駛汽車,其中中國市場最大。
這么大的市場,到底意味著什么?自動駕駛,到底又能改變些什么?
自動駕駛步入理性發展期
汽車數量增長,城市交通擁堵加劇,以及用戶對智能汽車需求等多種因素疊加,都在催生智能交通加快發展。
“為改善道路交通安全形勢,汽車安全技術經歷了從被動安全到自動駕駛的發展歷程。”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鐘志華院士說。
有專家認為:單車智能期望膨脹期是2013年-2017年,低谷期為2018年-2020年,大規模產業化預計在2035年。
全球多數國家已將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納入國家頂層規劃,爭搶未來汽車產業發展的戰略制高點。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公路交通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虞明遠表示,從發展階段看,自動駕駛汽車發展目前處于測試和商業示范階段。國家相關部委聯合印發《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后,我國現已有北京、上海、江蘇等地制定了實施細則,并發放測試牌照100多張。
隨著試點示范建設的廣泛開展,自動駕駛離我們越來越近。國家ITS中心智能駕駛及智能交通產業研究院技術總監任勇介紹,依托“國家智能商用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等國家級平臺,常州天寧已建成集封閉、半開放、開放場景于一體的全周期自動駕駛測試基地。
蘇州金龍總工程師李春介紹,去年底,在位于無錫的國家智能交通綜合測試基地,通過封閉高速公路和城市開放道路兩個環境14項34個場景的測試,“蘇D0003試”車型獲頒江蘇省首批自動駕駛測試牌照。目前,蘇州金龍L4和L3級自動駕駛車輛在無錫示范運營,已接待市民體驗1500人次;在蘇州高鐵新城示范運營,已接待市民體驗1000人次。
江蘇省交通運輸廳總工程師凌耀初說,圍繞車路協同,我省正加快組織實施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試點工程和S342無錫段、G524常熟段、滬寧高速、五峰山過江通道公路接線工程等一批智慧公路試點。
向車路網系統一體化發展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自動駕駛技術路線,是以車為智能主體的解決方案,將汽車打造成極為聰明的移動智能體。
“由于系統設備極其昂貴,技術要求高,難以短時間大范圍推廣。”東南大學-威斯康星大學智能網聯交通聯合研究院院長冉斌說,必須降低成本,讓老百姓買得起、用得起自動駕駛汽車。如何降低自動駕駛成本?一個比較好的路徑是:讓聰明的道路支撐部分自動駕駛汽車的功能,實現車路協同自動駕駛。
“要通過先進的車、路感知設備等,實現信息交互,對交通環境進行實時高精度感知。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系統,能大大降低自動駕駛汽車的門檻。”冉斌說。
車路協同自動駕駛發展方向是車、路、網系統一體化。在智能網聯道路分級定義中,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后,遇到特殊情況也不需要駕駛員參與。不過,冉斌建議,當前,要以實現“有條件的自動駕駛”作為基本階段性目標,在一定條件下由汽車完成主要自動駕駛控制任務。
車、路“協同”問題需要進行場景細分,需要考慮產業周期、產業鏈成熟等。任勇透露,近期會在江蘇區域內開展高速公路試點示范,并建立產業聯盟共同開展技術產品推廣工作。
談到自動駕駛發展的問題,鐘志華說,汽車自動駕駛相關標準與法規尚待健全,核心技術積累不足,車輛自動駕駛需要人、車、路、云、網、圖互聯,協同發展。
虞明遠表示,要以開放的心態和審慎的態度,加強法律法規研究,從國家層面發布促進自動駕駛發展的指導意見,為自動駕駛產業營造寬松、有序的政策法規環境。
自動駕駛發展改變產業格局
“自動駕駛是一塊大蛋糕。”江蘇省綜合交通運輸學會理事長史和平認為,如果較好地解決了自動駕駛問題,能引發交通產業巨大變化。建設有生命力的自動駕駛產業生態,需堅持市場導向為主體。
“商用車智能化需求強烈。”清華大學蘇州汽車研究院院長成波列舉了商用車痛點,如行車安全隱患大,貨車占汽車總量8%,事故死亡人數占比48%。同時,缺乏對所有車輛的綜合把控,難以統一調配。
成波認為,自動駕駛技術,會在商用車尤其是物流領域優先得到應用。而在虞明遠看來,今后,傳統運輸企業將被提供出行解決方案的科技企業和車企所替代。“自動駕駛汽車制造商、信息科技公司、綜合服務整合平臺等,將成為主要的公路和城市道路客運服務提供商。”
作為從單一商用車制造企業向智慧交通運輸解決方案提供者轉型的代表,一汽解放汽車有限公司首席產品師郭立群說,一汽解放主導,在蘇州成立了公司,專門研發商用車自動駕駛技術,今年9月發布首款L2量產級智能卡車,具備車道保持、自適應巡航、緊急自動剎車等功能,可以系統實現L2自動駕駛,大大降低司機駕駛強度。
蘇州市副市長吳曉東介紹,目前,蘇州工業園區匯聚了蘇州金龍、博世等全球多家知名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建有智能網聯汽車公共測試道路,形成了以車聯網產業零部件及整車產品輸出和公共測試道路為特色的車聯網產業布局。
不只是企業在改變。虞明遠說,自動駕駛將導致交通運輸職業的更替,更多需要諸如出行服務公司運行調度管理人員、網絡安全管理人員、汽車綜合性能檢測及分析師等崗位。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