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車內環境污染,相信有車的消費者都不陌生。新車提回來之后,我們已經習慣于在車內擺放活性碳等可以驅散減少異味的東西和通過開窗通風透氣等方式來減輕車內異味可能對健康造成的傷害。但車內異味和污染的來源是什么?是否異味減少了車內環境就健康了?除了有味道的車內污染,那些隱形卻影響車內乘員健康的因素還包括什么?
作為國內首個立足汽車消費者、汽車企業、國家政策三位一體的第三方汽車健康評價體系,中國汽車健康指數自發布之日起就通過對車內揮發性有機物、顆粒物、氣味強度、致敏物質以及車輛電磁輻射這些“看不見、摸不著”但卻直接影響消費者健康的重要板塊進行系統和科學的測評。其秉持客觀中立、專業公正、數據公開、開放合作的原則,通過揭開車內污染的“隱形面紗”,不但為消費者選車購車提供參考、還為為整車企業優化產品設計提供技術支撐及為為政府主管部門監督管理提供信息。
中國汽車健康指數的測評體系包括了車內揮發性有機物VOC、車內氣味強度VOI、車輛電磁輻射EMR、車內顆粒物PM、車內致敏風險VAR這五大板塊。其中車內揮發性有機物(VOC)板塊通過常溫、高溫、通風三個工況模擬消費者實際用車情況,定量測定國標規定的8種VOC組分,通過梳理不同污染物與人體健康的關聯,對這一板塊的車內健康環境進行量化評估。車內氣味強度(VOI)板塊通過采集車內空氣,經專業氣味測評師對車內氣味強度等級進行劃分,從氣味強度角度形成量化的評估。車輛電磁輻射(EMR)板塊通過測量車輛行駛和通信工況下駕乘人員頭部、胸部、生殖區域及四肢區域的低頻磁場和高頻電場,結合不同工況下,不同區域電磁輻射與健康關聯水平,對車輛電磁環境進行量化評估。車內顆粒物(PM)板塊旨在通過測評車輛密閉性以及對車內外顆粒物過濾和凈化的能力,量化評估車輛對于車內駕乘人員的保護水平。車內致敏風險(VAR)板塊通過量化分析評測車內皮革、織物、金屬鍍層、塑料等材質中的致敏物質及其與健康的關聯,量化評估車內環境的致敏風險,為敏感人群選車提供必要的參考。
通過參考中國健康指數的權威測評數據,消費者在買車時將能做出更正確的選擇,大眾在識別車內健康這個問題上往往是弱勢一方的狀況也將逐漸發生改變。隨著體系測評維度的不斷豐富及完善,中國汽車健康指數的測評結果將更加全面地揭示車內環境對人體健康的影響,為消費者選車購車提供更科學的參考。
(新媒體責編:syhz0808)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