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2020年的不平凡,始于突發的疫情,但在國民經濟、內外環境上獲得升華,每個個體都面臨著諸多非常態“變量”。生產制造型企業,感受尤為明顯,面臨著人員、生產、原材料、運輸、銷售等全方位的挑戰。“危機”來臨之際,萬酷電子創始人張立廠憑借敏銳的商業嗅覺,從中嗅到無接觸的“機遇”,當機立斷,與他的同事們,第一時間回到工作崗位,成為園區首家復工企業,不僅讓企業渡過危機,更因這場“戰疫”中,健康碼的廣泛應用,使得萬酷電子逆勢騰飛。
播 種
“立廠,你長大了是想開工廠嗎?哈哈……”,班上調皮的同學覺得張立廠的名字很有意思,開玩笑地問他。就是30年前的一個小玩笑,將這顆“立廠”的種子,深深埋進了張立廠的心田,30年孕育,陽光、雨露,孜孜不倦的供給,萬酷電子破土而出,茁壯成長,終成俊才。
萌 芽
千禧年來臨之際,張立廠大學畢業,機緣巧合進入條碼識別行業,供職于一家臺資企業。大多數“年輕人”對21世紀充滿了不切實際的幻想,張立廠只是咧嘴笑笑,默默走上最基礎的工作崗位,埋頭苦干;這“頭”一“埋”就是一個年代,先后經歷生產、研發、銷售、管理等多崗位“錘煉”,從基層工作者成長為行業中不可多得的高級管理人才;正當張立廠要大展宏圖之時,臺灣總部戰略決策出現失誤,大好局勢戛然而止。
而立之年的張立廠,彷徨了,熱愛的條碼識別行業是否還值得自己堅守?面對諸多誘惑,因為熱愛,張立廠下定決心,堅守!繼續深耕條碼識別,成立屬于自己的工作室,聚焦條碼解決方案,萬酷電子的雛形正式宣告誕生。
破 土
被譽為“中國移動支付元年”的2014年,張立廠意識到條碼識別的風口來了,行業即將起飛,萬酷要未雨綢繆,如何聚集條碼專業人才?如何與時俱進將產品提升至國際品質?投資建廠!張立廠抵押掉老家的老宅,投入“巨資”在東莞清溪建廠,正式成立萬酷電子,完成了從工作室向大型工廠的蝶變。
也正因此,萬酷電子的產品研發實力得到阿里支付寶的認可,雙方基于條碼識別領域展開全面的合作。隨著合作的深入,萬酷電子繼續深耕條碼識別領域研發新品,陸續與煙草、電信、拉卡拉等國內代表性企業達成戰略性合作。
萬酷電子總部
成 長
如何創造出性能更優、價格更低的高品質產品,是萬酷電子持之以恒的追求。萬酷電子狠抓技術和管理;技術上,萬酷與國內外高校合作建立科研合作,并在歐洲及臺灣地區建立多個研發中心,確保萬酷電子始終保持技術領先;管理上,通過引進體系+本土化改造的方法,打造出屬于自己的萬酷管理模式,將研發、生產、銷售等部分獨立核算,充分給予內部發揮的空間,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使得萬酷電子穩步成長,蛻變為條碼識別行業集研發、生產、銷售于一體的一線品牌。條碼識別產品的應用,不僅局限于“支付”領域,萬酷電子已經基于不同的應用場景開展產品研發和綜合解決方案探索。今年疫情以來,健康碼得到巨大的普及,原因就在于“行動軌跡的追溯”,疫情中,各級政府均是通過健康碼第一時間控制“疫情源”,進行高效的“阻隔”。一方面是當地政府部門高效的實施能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健康碼的有效實施,萬酷電子的產品也在“抗疫”中廣泛應用,做出自己的一份貢獻。此外,條碼識別在智能交通,智能制造,終端零售領域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萬酷電子專利墻
萬酷電子生產車間
生產車間
SMT生產車間
老化測試機房
電子倉庫
現 在
萬酷電子的堅持、專注、創新,經歷了中國國內產業升級與變遷的歷程,見證了中國制造成長為中國智造的輝煌。同時也從跟隨中國開放的步伐,走向歐洲、北美,走向全球。回顧過往,展望未來,萬酷電子從張立廠30年前的小萌芽開始,破土、成長,到現在的一棵大樹;萬酷電子初心不改,在條碼行業里繼續前行,讓萬酷電子的管理層、員工、合作伙伴和萬酷電子一起成長,在條碼識別行業貢獻自己更大的力量。
未 來
智能制造、國際化的車輪滾滾而來,萬酷電子將緊緊抓住當前國家戰略機遇,突出創新驅動,優化產品供應鏈,提升客戶滿意度,降低運營成本,發揮人才優勢,繼續秉承“堅持、專注、創新”的理念,在智能交通、醫療、智能制造、終端零售等領域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條碼識別解決方案,為企業贏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
(新媒體責編:syhz0808)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