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總說要優雅地老去,但意識到自己老去的瞬間,很少有人能十分坦然。過了30歲,很多人都開始擔心自己的皮膚問題,你可能逐步發現隱藏不住的眼周細紋和法令紋,毛孔變大、皮膚暗黃、面部下垂、注意力不集中、黑眼圈等等問題越來越多,而緊隨其后的焦慮是身材變形、脫發與白發。
雖然品牌營銷、美妝博主總說“各個年齡有各自的美”,但大家心里都清楚,我們所謂的“愛自己”中并沒有那個變老的自己,而他們說的“各個年齡的美”中也不包括長皺紋的美。
減緩年齡焦慮的方法之一,就是為抗衰投資。 在生活里,總會發現,愛美的女人,總會活得很講究,一則體現在她們外在的漂亮皮囊上,二則隱藏在他們高度自律的習慣和積極樂觀的心態里。人生沒有標答,保持魅力活出自己,就是最好的答案。
為了減輕年齡在臉上、身上留下的痕跡,我經常會嘗試一些新鮮的抗衰成分,如富勒烯、蝦青素、煙酰胺、酵母、白藜蘆醇等等,改變是有的,但成效差強人意。最近使用的這款賽立復力活元(NADH)才真正驚艷到我了,它主打抗衰老,對皮膚、身體機能、免疫力都有很大的幫助。 自從開始吃賽立復力活元(NADH)后,皮膚一直滑滑嫩嫩的,我覺得應該是它的功勞,不用每天拖著疲憊的身體,素顏也很抗打,開始覺得:這個人間,很值得。
為什么同樣的年齡,自己像個“黃臉婆”,而別人卻是“女王”?有一句著名雞湯道破了個中心酸:“你必須格外努力,才能夠看起來毫不費力。”變美要付出很多時間和金錢,我能夠知道和使用賽立復力活元(NADH),并不是靠運氣,我花費了很多時間去研究論文和實驗成果,差點覺得自己是個生物學家。
其實我最開始使用的是賽立復年青素(NMN),名字就能看出來這也是個抗衰老的產品,NMN這個成分可以說是被眾多科學家推崇的抗老明星成分了,市面上NMN產品有很多,但真假難辨,因為賽立復年青素(NMN)得到許多專業人士的認可,所以我果斷選擇了它。用了一段時間后,我發現他們家還有一款賽立復力活元(NADH),讓我注意到它,是因為“1粒賽立復NADH 相當于4粒NMN”這句廣告語,賽立復年青素(NMN)效果就已經很好,那比它好4倍的賽立復NADH豈不是更好?我沒有盲目的更換,而是先研究了一下到底為什么它的功效比NMN好4倍。
通過查詢大量的資料發現,原來NADH、NMN都通過NAD+來抗衰。
NADH進入人體后直接分解成NAD+和生物氫(H),同時釋放出能量。
NMN是NAD+的前體,進入人體合成NAD+。
所以可以看出兩種成分中最厲害的是這個NAD+,又叫輔酶Ⅰ,是人體內的一種重要的輔酶,存在每一個細胞中,參與上千項反應,跟衰老關系密切。無論是動物還是人類,隨著年齡增長,體內的NAD+水平都會下降,因此,提升NAD+水平被科學家認為可對抗衰老。
既然都是提升NAD+來抗衰的,那么,為什么說1粒NADH相當于4粒NMN呢?這個需要從這兩種物質在轉化為有效成份NAD+的過程中,生物吸收率與利用程度上的對比來說。
補充NADH后,能在體內直接分解為NAD+和生物氫(H),并釋放能量ATP,提升體內NAD+水平的同時,還能給細胞供能,NAD+的生物效應利用率相當高。而NMN進入到人體內轉化為NAD+的反應是合成反應,合成過程反而需要耗損能量ATP,因此,對NAD+的利用率沒有前者高,只相當于NADH的四分之一。所以4粒NMN轉化為NAD+的吸收利用率,相當于1粒NADH。簡而言之,攝入4粒NMN的綜合作用,跟攝入1粒NADH是一樣的。
其次,NADH攝入體內后,除了產生NAD+,還分解一個特種生物氫(H)。生物氫(H)的強大之處在于:為免疫細胞等提供強大能量,增強代謝活性與超氧化物的轉化能力;修復免疫細胞氧化應激所引起的炎癥反應及損傷,增強吞噬細胞的殺傷能力,全方位激活免疫系統。NAD+與生物氫(H)的協同作用下,使NADH發揮出綜合抗衰作用,如超強抗氧化,改善睡眠,延緩衰老等,最終,做到1粒NADH的抗衰功能等同于4粒NMN的效果。
看了以上解釋之后是不是很暈,其實,我們只要知道NADH不僅有NMN的所有功效,還比它多了氫和能量,不僅能夠清除自由基,幫助肌膚改善暗沉,還能夠改善全身器官的機能,讓自己感覺更加有活力,就行了。
目前為止,我已經吃賽立復力活元(NADH)2個月了,效果自己很滿意,不僅不用再焦慮皮膚問題,就連睡眠都變得更好了。
人生并不是一條拋物線,想到就要去做,努力就是成長。愿我們都能變成最好的我們。
(新媒體責編:syhz0808)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