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收入59.85億元,同比增長30.6%
歸母凈利潤8.87億元,同比增長36.2%
稀釋每股收益0.30元,同比增長30.4%
經調整[1]Non-IFRS歸母凈利潤13.58億元,同比增長37.8%
經調整Non-IFRS稀釋每股收益0.46元[2],同比增長39.4%
為全球生物醫藥行業提供全方位、一體化新藥研發和生產服務的能力和技術平臺公司 -- 無錫藥明康德新藥開發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碼:603259.SH / 2359.HK)發布2021年第三季度業績報告。
本文件純屬簡報性質,并非意圖提供相關事項的完整表述。有關信息請以公司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 、香港聯合交易所網站 和公司指定信息披露媒體刊登的2021年第三季度報告及相關公告為準。請廣大投資者謹慎投資,注意投資風險。
本文所披露的財務數據均以國際財務報告準則(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或“IFRS”)進行編制,幣種為人民幣。
本公司2021年第三季度財務數據未經審計。
2021年第三季度財務亮點
- 營業收入同比強勁增長30.6%至59.85億元。強勁的收入增長主要得益于公司持續專注于發揮獨特的端到端一體化平臺協同性,加強平臺間業務導流,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與產品:
化學業務 (WuXi Chemistry) 實現收入36.51億元,同比增長33.3%,經調整Non-IFRS毛利15.03億元,同比增長28.7%,毛利率為41.2%。
測試業務 (WuXi Testing) 實現收入12.27億元,同比增長37.4%,經調整Non-IFRS毛利3.97億元,同比增長18.6%,毛利率為32.3%。
生物學業務 (WuXi Biology) 實現收入5.04億元,同比增長22.4%,經調整Non-IFRS毛利2.56億元,同比增長52.2%,毛利率為50.8%。
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業務 (WuXi ATU) 實現收入2.83億元,同比增長14.7%,經調整Non-IFRS毛利0.17億元,同比下降57.3%,毛利率為6.0%。中國區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業務增長迅速,三季度實現收入同比增長223%。
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 (WuXi DDSU) 實現收入3.11億元,同比增長10.5%,經調整Non-IFRS毛利1.18億元,同比增長15.2%,毛利率為38.0%。- IFRS毛利同比增長24.7%至22.00億元,毛利率為36.8%[3]。
- 經調整Non-IFRS毛利同比增長23.5%至22.95億元,經調整Non-IFRS毛利率為38.3%。
- 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15.23億元,同比增長47.2%。
- 經調整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20.12億元,同比增長42.1%。
-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8.87億元,同比增長36.2%。強勁的凈利潤增長主要得益于收入的快速增長和持續的經營效率提升。
- 經調整Non-IFRS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37.8%至13.58億元。
- 稀釋每股收益0.30元,同比上升30.4%;稀釋經調整Non-IFRS每股收益0.46元,同比增長39.4%。
2021年前三季度財務亮點
- 營業收入同比強勁增長39.8%至165.21億元。強勁的收入增長主要得益于公司持續專注于發揮獨特的端到端一體化平臺協同性,加強板塊間業務導流,為客戶提供高品質的服務與產品:
化學業務 (WuXi Chemistry) 實現收入100.77億元,同比增長47.5%,經調整Non-IFRS毛利42.38億元,同比增長44.7%,毛利率為42.1%。
測試業務 (WuXi Testing) 實現收入33.35億元,同比增長43.9%,經調整Non-IFRS毛利11.32億元,同比增長51.4%,毛利率為33.9%。
生物學業務 (WuXi Biology) 實現收入14.24億元,同比增長33.2%,經調整Non-IFRS毛利5.96億元,同比增長26.6%,毛利率為41.8%。
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業務 (WuXi ATU) 實現收入7.36億元,同比下降5.2%,經調整Non-IFRS毛利0.14億元,同比下降89.7%,毛利率為1.9%。中國區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業務增長迅速,實現收入同比增長187%。
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 (WuXi DDSU) 實現收入9.32億元,同比增長16.4%,經調整Non-IFRS毛利4.12億元,同比下降0.6%,毛利率為44.2%。- IFRS毛利同比增長37.5%至60.84億元,毛利率為36.8%[4]。
- 經調整Non-IFRS毛利同比增長36.0%至63.97億元,經調整Non-IFRS毛利率為38.7%。
- 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54.66億元,同比增長50.3%。
- 經調整息稅折舊及攤銷前利潤56.60億元,同比增長49.2%。
- 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5.62億元,同比增長50.4%。強勁的凈利潤增長主要得益于收入的快速增長和持續的經營效率提升。
- 經調整Non-IFRS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55.7%至38.06億元。
- 稀釋每股收益1.21元,同比上升42.4%;稀釋經調整Non-IFRS每股收益1.30元,同比增長49.4%。
2021年前三季度業務亮點
- 2021年1-9月,公司新增客戶超過1,300家,使得活躍客戶數量超過5,640家。來自全球各地區的客戶對我們的服務需求持續保持強勁。我們不斷優化和發掘跨板塊間的業務協同性以更好地服務全球客戶,持續強化我們獨特的一體化CRDMO(合同研究、開發與生產)業務模式,并提供真正的一站式服務,滿足客戶從藥物發現、開發到生產的服務需求。
報告期內,公司來自美國收入90.11億元,同比增長38%;來自歐洲收入22.55億元,同比增長33%;來自中國客戶收入40.38億元,同比增長45%;來自其他地區客戶收入12.16億元,同比增長53%。
公司不斷拓展新客戶,并通過高品質、高效率的服務,保持很強的客戶粘性。報告期內,公司來自原有客戶收入153.37億元,同比增長30%;來自新增客戶收入11.84億元。
報告期內, 來自于全球前20大制藥企業收入46.99億元,同比增長21%;來自于全球其他客戶收入118.23億元,同比增長49%。
公司橫跨藥物開發價值鏈的獨特定位,使得我們能夠“跟隨客戶”、“跟隨分子”并實現更大的協同效應。報告期內,使用公司多個業務部門服務的客戶貢獻收入141.90億元,同比增長40%。
- 化學業務 (WuXi Chemistry):CRDMO一體化模式驅動持續強勁增長
化學業務實現收入100.77億元,同比增長47.5%,經調整Non-IFRS毛利42.38億元,同比增長44.7%,毛利率為42.1%。其中:
小分子藥物發現服務收入44.43億元,同比增長42.3%。
我們擁有全球領先的小分子研究團隊,公司在2021年1-9月完成了約20萬個定制化合物合成。該服務賦能早期小分子新藥研發客戶,并成為公司下游業務部門重要的“流量入口”。我們通過貫徹“跟隨客戶”和“跟隨分子”的戰略與客戶在藥物發現和臨床早期階段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不斷帶來新的臨床以及商業化階段的項目,為公司CRDMO服務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奠定堅實基礎。
我們持續實施長尾客戶戰略,長尾客戶增長表現強勁。2021年1-9月,小分子化合物發現服務長尾客戶收入同比增長68%,收入占比持續提升。
CDMO服務收入56.34億元,同比增長51.9%。
報告期內,我們新增了526個分子項目,包括9個商業化項目和31個來自于“跟隨分子”戰略的項目;我們累計為1,548個小分子項目提供了工藝開發,配方開發以及生產等CDMO服務,其中包括已獲批上市的 37個、臨床 III 期階段 47個、臨床 II 期階段 235個、臨床 I 期及臨床前階段 1,229個。藥明康德子公司合全藥業為客戶提供符合全球標準的高質量藥物生產,賦能客戶走向國際化打開全球市場。
新能力新技術CDMO業務取得強勁增長勢頭。報告期內,寡核苷酸和多肽類藥物CDMO客戶數量和分子數量相較于2020年末大幅提升了96%和97%。
報告期內,合全藥業完成了對百時美施貴寶位于瑞士庫威的制劑生產基地的收購,并已于7月開始并表。庫威基地成為合全藥業在歐洲的第一個生產基地,進一步拓展藥明康德的全球化布局,并加強公司的大規模膠囊和片劑生產能力。
2021年9月24日,合全藥業宣布在美國特拉華州建設原料藥和制劑商業化生產基地。新基地將提供原料藥生產、口服制劑和無菌注射劑生產及包裝服務,滿足行業和當地客戶對創新藥生產日益增長的需求。
- 測試業務 (WuXi Testing):加強臨床前及臨床階段測試服務的協同性
測試業務實現收入33.35億元,同比增長43.9%,經調整Non-IFRS毛利11.32億元,同比增長51.4%,毛利率為33.9%。其中:
實驗室分析及測試服務收入21.33億元,同比增長41.9%。藥物分析及測試服務(剔除器械測試)收入同比強勁增長58%。
公司為客戶提供藥物代謝動力學及毒理學服務、生物分析服務、醫療器械測試服務等一系列相關業務。公司持續發揮一體化平臺優勢,通過 WIND(WuXi IND)服務平臺,將臨床前藥效、藥代、安全性評價以及申報資料撰寫和遞交整合在一起,為客戶提供IND全球申報一體化服務,加速客戶新藥研發進程。2021年1-9月,WIND平臺簽約123個服務項目,平均單個項目金額達到 1.1 至 1.5 百萬美元。
公司的毒理學業務,相比較去年同期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報告期內收入同比增長高達72%,保持并擴大了中國毒理學業務領先地位。
公司于2021年成立了臨床前測試部門和臨床CRO部門間的共同工作小組,聚焦客戶和項目轉化,彰顯公司在優化業務架構后在測試業務板塊的一體化服務能力進一步加強,促進了臨床前到臨床測試階段的上下游導流。
臨床CRO及SMO收12.01億元,同比增長47.4%。
在臨床CRO服務方面,公司在2021年1-9月為合計超過200個項目提供臨床試驗開發服務,助力客戶獲得14項臨床申請批件和5項上市申請申報。公司持續加強業務能力建設,數據統計與分析業務持續快速發展。
在SMO服務方面,公司持續快速擴張,截至三季度末人員團隊擁有接近4,500人,同比增長42%,分布在全國153個城市的約1,000家醫院。
2021年1-9月,SMO賦能16個創新藥獲批上市,對比2020年全年17個有較大幅度提升。
- 生物學業務 (WuXi Biology):引領新能力新技術相關生物學創新
生物學業務實現收入14.24億元,同比增長33.2%,經調整Non-IFRS毛利5.96億元,同比增長26.6%,毛利率為41.8%。
公司擁有世界最大的發現生物學賦能平臺,擁有超過2,000位經驗豐富的科學家,提供全方位的生物學服務和解決方案,在支持客戶發現苗頭化合物,先導化合物,臨床前候選化合物經驗豐富,在行業富有盛譽。
公司擁有領先的 DNA 編碼化合物庫(DEL),截至三季度末,DEL化合物分子數量超過 900 億個,擁有6,000個分子支架和35,000個分子砌塊。
報告期內公司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將 DNA編碼化合物庫、蛋白生產和基于蛋白質結構的藥物發現平臺進行整合,打造富有競爭力的一體化靶標到苗頭化合物發現平臺,充分賦能早期小分子新藥研發客戶。
此外,生物學業務板塊著力建設新分子種類相關的生物學能力,包括寡核苷酸、癌癥疫苗、PROTAC、載體平臺、創新藥遞送系統等,2021年1-9月,生物學業務板塊新分子種類及生物藥相關收入同比增長56%,占生物學業務板塊收入比例由2020年底的10.4%提升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的13.3%。
- 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業務(WuXi ATU):CTDMO一體化模式驅動未來增長
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業務實現收入7.36億元,同比下降5.2%。在質粒與慢病毒生產訂單需求驅動下,中國區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業務快速發展,1-9月收入同比增長187%,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長223%,部分緩解了美國區業務下跌的沖擊。
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加強細胞療法CTDMO服務平臺建設,賦能全球客戶,為326個項目提供測試服務,其中包括45個臨床前和I期臨床實驗項目,6個II期臨床試驗項目,10個III期臨床試驗項目。
2021年10月18日,公司子公司藥明生基上海臨港工藝研發和商業化生產中心投入運營。作為藥明生基全球第四個生產基地,該中心將為全球客戶提供一體化的測試、工藝開發和生產服務。
- 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WuXi DDSU):賦能中國客戶創新
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實現收入9.32億元,同比增長16.4%,經調整Non-IFRS毛利4.12億元,同比下降0.6%,毛利率為44.2%。
報告期內,公司為客戶完成16個項目的IND申報工作,同時獲得12個臨床試驗批件。截至2021年9月30日,公司累計完成136個項目的IND申報工作,并獲得103個項目的臨床試驗批件。同時,有1個項目處于上市申請階段,有1個項目處于III期臨床試驗,14個項目處于II期臨床,73個項目處于I期臨床。客戶產品上市后,公司將開始收取銷售提成。
在136個已經遞交IND申請或處在臨床階段的項目中,70%以上的項目臨床進度位列中國同類候選藥物中前三位。
持續提升的ESG(環境、社會與管治)表現
作為全球企業公民,2021年第三季度,藥明康德繼續完善 ESG 管理體系,提升ESG表現,不斷推動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落地實施。我們恪守最高的道德標準,不斷完善公司商業道德制度體系,并開展了商業道德全員培訓。在推動公司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同時,我們同樣注重供應鏈合作伙伴的可持續發展。我們進一步升級了供應鏈的ESG管理體系,實現100%關鍵供應商的《供應商商業道德行為準則》以及ESG審計的年度培訓。
2021年9月,在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公司(MSCI)最新公布的“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年度評級結果中,藥明康德ESG評級已提升至AA級,充分展現和證明了藥明康德致力于將環境和社會責任融入公司戰略和運營的堅定信念。
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秉承“做對的事,把事做好”的核心價值觀,做對做好ESG,履行對客戶、員工、投資者、社會和環境的承諾,成為一家對行業負責任、對社會有擔當的企業。
管理層評論
藥明康德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革博士表示:“一直以來,藥明康德始終秉持‘客戶第一’的行為準則。為了向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我們從三季度開始對公司業務板塊的組織架構進行調整。我們將公司端到端一體化的服務能力整合到新的三大業務板塊當中,包括化學業務板塊(WuXi Chemistry),生物學業務板塊(WuXi Biology)和測試業務板塊(WuXi Testing)。加上細胞及基因療法CTDMO(WuXi ATU)和國內新藥研發服務部(WuXi DDSU),公司目前擁有五大業務板塊。”
“陳民章博士帶領下的化學業務板塊,涵蓋了公司所有化學服務,為客戶提供包括研究、開發和商業化生產在內的一體化CRDMO業務。通過貫徹執行我們‘跟隨分子’的戰略,化學業務板塊將為客戶提供更加完善的一體化服務,為客戶提供從早期發現,到工藝開發和商業化生產的端到端解決方案。我們相信通過這一整合,我們的CRDMO業務將更好地促進板塊間業務導流,加強協同性,推動公司加速發展。2021年1-9月,化學業務板塊表現強勁,收入同比增長47.5%。”
“楊青博士領導著測試業務板塊和生物學業務板塊。測試業務板塊整合了新藥測試服務(包括藥性評價、毒理學、生物分析等)和臨床試驗服務(臨床研究CRO和SMO)的資源,為客戶提供端到端、一體化服務,加速項目和管線的推進。生物學業務板塊提供全面完整的生物學相關藥物發現賦能服務,并與化學業務板塊合作支持一體化小分子新藥發現。測試業務板塊和生物學業務板塊在2021年1-9月中表現優異,收入同比增長44.1%和33.2%。”
李革博士總結道:“在2021年第三季度,我們看到五大業務板塊已經開始發揮平臺協同性,我們獨特的CRDMO和CTDMO業務模式正在推動公司加速發展。公司擁有堅實的基本面,并將在未來持續高速增長。展望未來,我們將繼續在全球范圍加強能力和規模建設,尤其加大對新分子研發能力的投入,更好地滿足客戶日益增長的需求。藥明康德將繼續做堅定不移的賦能者,助力全球創新合作伙伴加速新藥研發進程,為患者謀福祉,早日實現‘讓天下沒有難做的藥,難治的病’的偉大愿景。”
關于藥明康德
藥明康德(股票代碼:603259.SH/2359.HK)為全球生物醫藥行業提供一體化、端到端的新藥研發和生產服務,在亞洲、歐洲、北美等地均設有運營基地。藥明康德通過獨創的“CRDMO”和“CTDMO”業務模式,不斷降低研發門檻,助力客戶提升研發效率,為患者帶來更多突破性的治療方案,服務范圍涵蓋化學藥研發和生產、生物學研究、臨床前測試和臨床試驗研發、細胞及基因療法研發、測試和生產等領域。2021年,藥明康德被MSCI評為ESG(環境、社會及管治)AA級。目前,公司的賦能平臺正承載著來自全球30多個國家的5600多家合作伙伴的研發創新項目,致力于將更多新藥、好藥帶給全球病患,早日實現“讓天下沒有難做的藥,難治的病”的愿景。
前瞻性陳述
本新聞稿有若干前瞻性陳述,該等前瞻性陳述并非歷史事實,乃基于本公司的信念、管理層所作出的假設以及現時所掌握的資料而對未來事件做出的預測。盡管本公司相信所做的預測合理,但是基于未來事件固有的不確定性,前瞻性陳述最終或變得不正確。前瞻性陳述受到以下相關風險的影響,其中包括本公司所提供的服務的有效競爭力、能夠符合擴展服務的時程表、保障客戶知識產權的能力、行業競爭、緊急情況及不可抗力的影響。因此,閣下應注意,依賴任何前瞻性陳述涉及已知及未知的風險。本新聞稿載有的所有前瞻性陳述需參照本部分所列的提示聲明。本新聞稿所載的所有信息僅以截至本新聞稿做出當日為準,且僅基于當日的假設,除法律有所規定外,本公司概不承擔義務對該等前瞻性陳述更新。
Non-IFRS財務指標
為補充本公司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呈列的綜合財務報表,本公司提供Non-IFRS毛利和Non-IFRS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不包括股權激勵計劃開支、可轉股債券發行成本、可轉股債券衍生金融工具部分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匯兌波動相關損益、并購所得無形資產攤銷、商譽減值損失)、經調整Non-IFRS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進一步剔除已實現及未實現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合營企業和聯營企業已實現和未實現的投資收益)、經調整Non-IFRS每股收益、息稅折舊及攤銷利潤、經調整息稅折舊及攤銷利潤作為額外的財務指標。這些指標并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所規定或根據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制。
同時,為了更好地反映經營成果和關鍵業績,本公司調整了匯兌波動相關損益的范圍,僅剔除該部分損益中公司認為與核心業務無關的部分。可比期間的比較財務數據也相應進行了調整,以反映該范圍的變化。
本公司認為經調整之財務指標有助了解及評估業務表現及經營趨勢,并有利于管理層及投資者透過參考此等經調整之財務指標評估本公司的財務表現,消除本公司并不認為對本公司業務表現具指示性的若干不尋常、非經常性、非現金及非日常經營項目。本公司管理層認為Non-IFRS財務指標在本公司所在行業被廣泛接受和適用。該等非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的財務指標并不意味著可以僅考慮非公認準則的財務指標,或認為其可替代遵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編制及表達的財務信息。閣下不應獨立看待以上經調整的財務指標,或將其視為替代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準則所準備的業績結果,或將其視為可與其他公司報告或預測的業績相比。
(新媒體責編:zpl05-0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