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猶如天上的流星一閃即逝。生命雖然短暫,但每個人都在演繹著自己的人生故事。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說:“人只有奉獻于社會,才能找出那短暫而有奉獻的生命意義。”
人民好戰士雷鋒同志說:“要把自己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
航通新能源集團董事長譚清泉先生,就是“有奉獻于社會”的“雷鋒式”民營企業家。
21年前,身無分文的譚清泉從老家湖南千里迢迢來到河南經商,歷經艱苦打拼,創辦新能源汽車服務公司已成為地區地標型企業,創辦河南航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打造新能源汽車的全國性品牌,目前已在充電樁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突破,包括在高空作業設備領域占有領先地位。
如今,靠實力和拼搏,譚清泉實現了從身無分文到身家過億的成功逆襲,他富不忘本,堅持在公益慈善事業上低調前行,以淡泊名利和慷慨無私的人生態度詮釋了一名成功企業家的人格本質。
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海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只有經歷過一番艱難辛苦的磨礪之后的人,才能夠勝任和擔任重大的責任。
譚清泉出生于湖南,從小深受愛國主義熏陶,譚清泉立志之初就向往于做一個對社會有所貢獻的人。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譚清泉的父親過世得早,家中除了老母親以外,有四個哥哥和一個姐姐。他是幼子,家里早早給他訂了一門親,屬于包辦婚姻。
因為雙方缺乏了解,譚清泉對這樁已定的婚事并不滿意。為了排遣心中的苦悶,他遠走異鄉。那一年他24 歲,正是志向遠大的年紀,他相信,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勇氣,腳踏實地,一定可以干出一番事業來。
那是他第一次離家遠行,心中五味雜陳,離家越來越遠,思鄉戀親之情就越來越濃。黃昏時分,每當他孤孤零零地走在陌生城市的街頭時,老母親的淚痕和哥哥姐姐的叮囑都在腦海中浮現,他攥緊拳頭對自己說:“男兒當自強,總有一天我會衣錦還鄉。”
那段時期他做過許多工作,吃過各種苦頭。即便每天很賣力地工作,經濟依舊很緊張。出門在外,生活不易,成功更難。從1996年到2001年之間,一直奔走于上海和武漢,他嘗試著做了很多生意,可都沒賺到什么錢。2001年到2002年那段時間,他在安陽做小本生意。盡管工作很賣力,最后還是賠光了。最難忘的一次經歷是,他連一間便宜旅館十幾元一夜的住宿費都不舍得花,只得去表姐家,住在潮濕又陰冷的地下室里,一個人把身上所有皺巴巴的錢疊整齊,數了又數,所有的錢加起來只有63 元。他失敗了,又一次近乎囊空如洗。
晚上,他對著斑駁的天花板沉思,不能就此沉淪下去!要繼續去打拼,繼續去闖蕩!
在人生至暗時刻,他揮筆寫下“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以此銘志,下定決定要闖出樣子!
他決定向表姐借800 元錢作為起步資金。表姐有心幫助他,可是又擔心他重蹈覆轍。于是問他要到哪里去,準備從事哪一行。他說他要到濮陽去,推銷頭飾飾品。
事實證明,他這一次的選擇是對的。更是因為在濮陽他遇到了人生中的貴人——他的妻子。
在濮陽,他和妻子相識、相愛、結婚。不僅一見鐘情,更是心靈相通。妻子家屬于工薪階層,平常很少吃苦,可是和他結婚以后,卻心甘情愿陪他一起創業,同舟共濟。
他先是做飾品生意,從湖北漢口進貨到安陽售賣,第一次就賺了300元錢,高興得不行。看到商機后,他想多進些貨,可手頭只有1200元錢,多虧進貨商信任他,幫他賒了2400元的貨,就這樣,他在一個月時間里累計賺了大約12000元。
“信任”二字就這樣默默寫進了他的生意經:只要他承諾給客戶什么時間付款,他定會準時甚至提前付款。
很快,他在生意場上得到了大家的認可,把飾品生意做到了鄭州、許昌、濮陽、安陽、濟源、新鄉等10多個城市。
胸懷有多大 事業就有多大
馬云說,你解決多大問題,你就能坐多高位置,你解決多少問題,你就能掙多少金錢!風起于青萍之末,智者總是能抓住機遇乘勢而為,成功只致敬有夢想的人。
譚清泉在河北做生意時,感受到霧霾給人們帶來的傷害之深,尤其是柴靜的《穹頂之下》,帶給他深深的觸痛,他特別期盼新能源帶來兒時清澈藍天,希望城市干凈美麗,有著像老家一樣的藍天白云。
一念起萬水千山,一念滅滄海桑田;想法決定活法,思路決定出路。在研究過全球能源發展趨勢以及國家政策后,他深信新能源汽車將是顛覆汽車行業的一場革命,這也是他投入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初衷。恰逢2014年,國家開始布局新能源事業,電動汽車“風口”到來,他果斷抓住機遇,先后在河北、河南開辦自己的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
雖然推動新能源發展是國家的重要戰略,可剛開始時許多人認為從政策推動到實際落地,前景不可預期。別人看到的是困難,他看到的是機遇。譚清泉骨子里那種積極向上的一面和行業前瞻意識展現出來。
2017年,蓬勃發展的新能源市場向他證明了他當初的眼光之精準、判斷之準確。他每年都會參加百人汽車工業大會,堅信現在是我國由汽車工業大國向汽車工業強國彎道超車的機會。“消極的心態是障礙,積極的心態是機會。”對于行業未來的發展,譚清泉說。
胸懷有多大,事業就有多大,這就是格局決定結局。眼界有多寬,事業就有多大,這就是寬度決定高度。思想有多新,事業就有多大,這就是秉性決定命運。
目前公司主要以吉利幾何新能源汽車銷售為主,公司計劃安裝的10000個充電樁,現在已經完成安裝5000個充電樁并投入使用,在高空作業領域,公司投資重金購進高空作業裝備,并在市場得到了良好的反饋和一致好評,解決了在這一領域的空白和痛點。
這一切,只因為譚清泉當初那個最本真的夢想,和為成功而潛心修行的決心。什么樣的青春最美麗?譚清泉用二十年經歷告訴世人,青春是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吃苦耐勞的堅守和韌勁,是在大我面前舍去小我的無私奉獻,是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譚清泉始終用責任與擔當帶領著他的團隊在河南新能源領域猶如鯤鵬展翅、奮力搏擊風雨、翱翔萬里,詮釋著人生中的最美青春歲月。
愛出者愛返 福往者福來
大千世界,蕓蕓眾生。普通人總覺得一生需要追求的東西太多,金錢、名利、被愛,曾經想要的,得到了還想要更多,說到底是不懂知足。其實追求越多,反而越是郁郁不得,越是不得,越是焦慮、憂郁。
隨著社會的發展,當很多人越來越迷茫生命的意義究竟是什么時,譚清泉卻很篤定的認為,活著就是為了提升心性,磨練靈魂,使明天永遠優于今天。這也就是為什么譚清泉在功成名就之后,沒有選擇去享受一生的成果,而是放下一切,專心修煉心智的原因。
譚清泉最崇拜的企業家是稻盛和夫。稻盛和夫曾赤手空拳創辦了京瓷和KDDI兩家世界500強企業,最讓人們驚嘆的是,兩家企業從創辦以來從未虧損,而且,稻盛的企業從不解雇任何一名員工。稻盛先生一生都在思考如何才能正確的思考和做人。
譚清泉每天都在讀稻盛和夫的78條京瓷哲學專著,他深有感觸地說:“如果有人問我為何會來到這個世界?我會毫不含糊的回答,是為了在死的時候,靈魂比生的時候更純潔一點。人生的意義就是八個字‘提升心性,磨練靈魂’”。
在譚清泉看來,人生在世,總是被莫名的浪潮裹挾前行,真正清醒,弱水三千,只取一瓢的人并不多。往往這樣的人會被人們認為是矯揉造作、不合時宜的怪物。也許只有經歷過真正痛徹心扉的生離死別,才能從心里明白佛家所說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是怎樣一種境界。人從一出生,便要做好準備嘗盡人間的苦樂,經歷各種風浪的沖擊,在活著的每一天里,都努力地、不停歇地奮斗,傾盡所有真誠,力爭每一天都比前一天過的更好。
冬去春來,花開花落。譚清泉轉眼已在河南摸爬滾打了20多個年頭,這里已成了他的第二故鄉,一枝一葉總關情。從2015年開始,只要他每周三不出差,無論刮風下雨都會去東風路愛心粥屋做志愿者。2021年1月9日早上,東風路愛心粥屋門前,一場簡單的捐贈儀式在這里舉行,河南飛鷂新能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向愛心粥屋捐贈一輛新能源物流車,主要用于愛心粥屋食材運輸與相關物料配送。當譚清泉把車鑰匙送到愛心粥屋負責人手中,現場響起了志愿者、環衛工人的熱烈掌聲。譚清泉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免費愛心粥屋讓鄭州這座城市更加有溫度,每個人要繼續傳遞愛的真心,延續愛的希望。“心中有愛,眼中有光。希望我們都能伸出援助之手,來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群,以我們的愛心,換取那些需要幫助群體的陽光般笑容。”譚清泉說。這幾年下來,他也帶動了周圍許多朋友加入到愛心公益活動的隊伍。工作之余,譚清泉經常學習稻盛和夫的經營理念,比如:動機至善,私心了無;積善行,思利他;一切始于心終于心;敬天愛人等等,并在實際工作與生活中踐行這些理念。
暴雨無情 人間有愛
7月20日以來,河南多地發生連續強降雨天氣。在這輪強降雨天氣中,鄭州降水量突破歷史極值遭受重創。不僅城市內積水嚴重,而且多個村莊、多片田地被洪水圍困。7月21日,當譚清泉看到700余名官兵在賈魯河中牟段漫堤處理險情的信息之后,考慮到救援工作的不易,當即采購了700件純凈水、1400個褲頭、1400個背心、1400雙襪子,緊急送往抗洪一線。
7月22日,新鄉多地也開始下起了特大暴雨,尤其是衛輝市,村莊受災嚴重,田里玉米被淹……看到這個消息的譚清泉,第一直覺就是要到現場救援。7月23日上午,他帶領公司同事,以及自己和愛心人士共同捐助的救援物資緊急趕往災區。同時,他抽調公司5輛電動物流汽車,組成一個運輸團隊,幫愛心人士輸送救災物資。在衛輝市,譚清泉在忙于救災的同時,不斷地向外界發出求助信息,呼吁社會各界給衛輝捐款捐物。從7月23日開始,譚清泉每天往返于鄭州與衛輝之間。因外地捐贈物資到達衛輝的時間不同,他有時會忙到第二天凌晨3點。即便是這樣,他仍然堅持每天回鄭州,給災區村民騰出一張床。
譚清泉的呼吁很快就有了響應。一位名叫馬紹華的香港商人,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譚清泉抗洪救援的事跡之后,就委托譚清泉向災區人民捐款1萬元。譚清泉就用這筆款給災區村民購買了救生衣等救援物資,受譚清泉的影響,馬紹華在八月十五又委托譚清泉向愛心粥屋捐款6666元,用于10個粥屋2000多名環衛工人的早餐工作。
另外還有譚清泉的一位老友吉利資深副總裁俞學良,也伸出援手委托譚清泉向災區人民捐款1萬元,用于救災用需后續工作。同時平安保險愛心團隊的劉豫,她募捐2.7萬元,從江蘇鹽城市買了700個救水圈,150件救水衣,30根救生繩用于救災工作,河南盛和塾第一時間積極響應,理事長崔建強,監事長楊林業募集了50萬元的物資緊急調撥至新鄉和衛輝,并親臨救災一線。
在鄭州從事食品批發生意的張改鳳,其丈夫的一位遠在內蒙古赤峰的朋友,了解了衛輝受災情況后,購買了2萬斤白菜、1萬斤西紅柿運到衛輝,送給當地災民。此外,醫藥批發商李金鐘捐贈700多盒藿香正氣水、400多盒仁丹;全國盛和塾以及河南盛和塾企業家周巖峰分別捐贈400頂和100頂帳篷,廣東獅子會原計劃捐贈至鶴壁的救援物資,經過譚清泉協調,捐往受災更嚴重的衛輝市……
面對這場特大暴雨,譚清泉不遺余力地和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一道在短短的一個星期內籌集了700-800萬的救災物資,40-50大卡車的救災物資在第一時間運到了災區,幫助災民重建家園。
讓譚清泉感動的,還有緊鄰107國道的衛輝市李源屯鎮東良村58歲的村民張玉民大哥的事跡。7月22日,張玉民出門觀看田地受災情況,他了解到雖然有愛心人士捐贈的方便面、純凈水等救援物資,但已經吃了幾頓的村民,更希望吃口熱飯。張玉民簡單統計了一下,受災村民大約有1000多人。那一刻,張玉民萌生出了要為他們做飯的想法。他立即組織了自己早先創建的民間劇團20多名團員開車拉著大鍋來到馬路上。7月23日中午,受災的村民就吃到了張玉民等人劇團成員為他們做的熱氣騰騰的湯面條,有些村民激動地流下了眼淚,紛紛向他們致以熱烈的掌聲。就在這個時刻,譚清泉趕到了災民安置現場,他說當時那個場面特別壯觀。張玉民做飯用的是最大口徑的鍋,一口鍋大約做200碗飯,最多的一次,一頓飯共做了5鍋。看到衛輝受災的父老鄉親吃的津津有味,譚清泉現場發表了感言:“我看到大家被大水沖毀了家園,只能到大馬路上露宿街頭,我就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多么難。所以,每每想起你們的困難遭遇,我就睡不著覺。我這幾天都是每天只休息三四個小時,就因為看到你們這么多人都沒有安置,真的太難受了……” 。譚清泉講完向父老鄉親深深鞠了一躬,他聲情并茂的講述讓圍觀群眾無不潸然淚下,轉而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整個救災過程中,讓譚清泉最為感動的是當地黨和政府的高效運轉。7月28日一大早,譚清泉去衛輝市發現馬路邊有很多泄洪區災民沒有安置,他就給省委宣傳部相關領導反映這個問題,省委宣傳部領導立即聯系新鄉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艷玲落實此事。當天下午,楊艷玲深入一線,帶頭動員新鄉市及整個衛輝市的力量,一直忙到晚上,把災民全部安置好。還有衛輝市人民政府黨組成員、副市長孫建明冒著生命危險,半夜還在救援一線,并成功救起了三名村干部。
馬克吐溫說:“善良,是一種世界通用的語言。”與人為善,就是為自己積攢福氣和運氣。譚清泉最喜歡的一句話就是“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今日的因,明日的果。
世間的一切,皆是一場因果。縱觀譚清泉的人生,層次越高,越懂得謙遜;他處事低調,從不炫耀;他身處低位,不卑不亢,身居高位,不驕不躁;他懂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順其自然,心如止水;他懂得尊重,懂得包容,懂得感恩,懂得容忍,懂得珍惜,這樣的人生就是最美的人生。(文/王景衛)
個人簡介
譚清泉,航通新能源集團董事長、河南飛鷂新能源汽車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兼任河南省湖南商會常務副會長、河南盛和塾副理事長兼監事等職務。 2001年從湖南來河南創業打拼,歷經艱辛賺到人生第一桶金,2014年抓住機遇創辦河南飛鷂新能源汽車服務公司,經過多年發展已成為地區地標型企業,吉利新能源汽車鄭州市經銷商。為打造新能源汽車的全國性品牌,譚清泉又一手創辦了河南航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在充電樁關鍵技術方面取得了實質性突破。他富不忘本,積極投身公益,展現了新時代企業家的擔當和情懷。
(新媒體責編:zpl05)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