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BIC與馬來西亞塑料回收公司HHI達成全新合作,充分運用SABIC先進回收技術,生產出全球首款以混合趨海塑料為原料的經認證可再生聚合物
首批使用該趨海塑料基可再生聚合物為原料生產的消費品將在未來數月內公布
該項目彰顯了SABIC和HHI通過阻止塑料侵入海洋和水道,致力于推動循環經濟發展的長期承諾
近日,全球知名的多元化化工企業SABIC與位于馬來西亞的塑料回收公司HHI共同宣布達成一項開創性合作,計劃通過運用先進回收技術對混合趨海塑料進行回收,進而生產出全球首款以趨海塑料為原料,并經認證的可再生聚合物。在未來數月內,基于SABIC TRUCIRCLETM產品組合的循環解決方案,SABIC的客戶將陸續推出一系列采用該可再生聚合物所制造的全新消費品。
(圖示)趨海塑料指從距離海岸線50公里半徑范圍以內入海水道與內陸區域回收的廢棄塑料
回收趨海塑料不僅有助于保護海洋和水道環境,還可以促進相關行業對回收塑料的再利用,進而為當地社區創造價值。在本次合作中,HHI在馬來西亞的本地合作伙伴們首先從海岸線50公里半徑范圍內的入海水道與陸地區域回收相關材料,然后將其運送至HHI,經由一系列先進回收技術手段將其轉化為熱裂解油。此后,SABIC將在自己的生產流程中用該熱裂解油代替傳統化石原料,生產出全新的可再生聚合物,并且該可再生聚合物已通過零塑料海洋機構(Zero Plastic Oceans)認證。通過雙方的合作,HHI也因此成為首家獲得該認證的回收趨海塑料的公司。
HHI創建了一套趨海塑料回收模式以實現循環經濟轉型,包含五大步驟:第一,憑借廣泛的伙伴網絡收集趨海塑料;第二,將其轉化為高質量、適用于后續生產加工的原料;第三,與合作伙伴協作開發新產品;第四,為客戶提供平臺,支持他們使用更加可持續的材料;第五,培養新一代青睞可持續材料、負責任的消費者。
SABIC熱塑性工程塑料與市場解決方案總經理阿卜杜拉·阿爾-奧泰比(Abdullah Al-Otaibi)表示:“SABIC深知,阻止塑料變成垃圾,是我們正在面對的一項全球性挑戰。開發一套完全可循環的回收體系任重道遠,但卻不可或缺,它不僅需要我們共同行動,也需要價值鏈上所有參與者緊密協作。而這是我們致力于開發長期可再生解決方案,努力與更多像HHI一樣的新伙伴并肩前行的初心所在。包括以趨海塑料為原料的產品在內,我們希望可以大幅提升可再生材料的產量,在助益我們廣大客戶的同時造福社會與環境。”
HHI首席執行官Kian Seah指出:“在HHI致力于保護海洋和社區的征程中,從公司的商業規劃,到與SABIC等合作伙伴的協作,再到推進相關生態倡議,循環經濟模式為我們的一切努力指明方向。我們相信,我們有能力打造一個將廢塑料視為價值鏈中寶貴資源,并且更清潔的未來。與SABIC攜手實現的這些成就,令我們感到無比自豪。但我們同時也意識到,目前我們還處于起步階段,循環經濟的實現也絕不會一蹴而就。我們雙方所共有的精神和熱情幫助我們排除萬難,不僅實現了創新流程的落地,也同時確保了技術的可靠性、終端產品質量穩定性,和循環消費模式的可行性。基于我們對再生塑料的生產和回收的共同承諾,我們期待攜手SABIC,以持之以恒且富有意義的方式,在未來更有效地應對環境和社會挑戰。”
該趨海塑料基經認證可再生聚合物,是SABIC循環解決方案TRUCIRCLETM產品組合的重要組成部分。SABIC TRUCIRCLETM產品組合于2019年正式推出,涵蓋的主要領域包括:物理回收產品、由混合塑料廢棄物(基于先進技術回收)制成的經認證可再生產品、經認證生物基的可再生產品、可回收性設計和閉環回收服務。
編輯須知
SABIC字樣及帶有™的品牌均為SABIC或其子公司或附屬公司的商標。
所有情況下,SABIC必須均為大寫字樣。
關于SABIC
沙特基礎工業公司(SABIC)是世界知名的多元化化工企業,總部位于沙特利雅得。SABIC的制造工廠遍布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美洲、歐洲、中東和亞太地區,產品涵蓋化學品、通用以及高性能塑料,農業營養素和鋼鐵。
SABIC幫助客戶在建筑、醫療設備、包裝、農業營養素、電子電器、交通運輸和清潔能源等關鍵終端應用市場發掘新的機會。2020年SABIC的總產量達到6080萬公噸。
SABIC業務遍及全球約50個國家,擁有逾3. 2萬名員工。通過培養創新精神和獨創思維,我們在全球已經擁有9,946項專利申請,并且在美國、歐洲、中東、南亞和北亞5個關鍵區域設有創新中心,擁有豐富的科研資源。
關于HHI
HHI成立于2002年,是一家綜合性塑料回收公司,也是全球首家獲得由非政府組織零塑料海洋(Zero Plastic Oceans)和管制聯盟(Control Union)共同開發的趨海塑料(OBP)認證的公司。HHI致力于收集廢棄海洋塑料和趨海塑料,并將其轉化為與新材料一樣適用于制造的材料。
(新媒體責編:zpl05)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