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公益報-公益在線(公益記者 陶凱龍)沈陽訊 遼寧省沈陽市本輪疫情發(fā)生后,為了讓堅守崗位的醫(yī)務工作者和社區(qū)志愿者能吃上一口熱乎的夜宵飯,沈陽“積善愛心共享廚房”的經營者劉俊波、劉聰主動與社區(qū)和醫(yī)院聯系,為他們免費配送“愛心”夜宵。
今年3月沈陽市發(fā)生疫情之時,各大私營個體戶按照防疫要求都統一關閉門店,劉俊波、劉聰也響應號召關閉了積善愛心共享廚房,在此關閉期間,劉俊波、劉聰每天晚上10點左右往大東區(qū)萬泉街道、金星社區(qū)、河沿社區(qū)及遼寧省腫瘤醫(yī)院附近的13個管控區(qū)域免費給社區(qū)駐點志愿者、管控人員,送去熱乎可口的飯菜。每天幾十份免費夜宵的配送,讓一線人員倍加感動。劉俊波表示,這項公益活動將一直持續(xù)到疫情解除,我們再苦再累都比不上防疫一線人員辛苦。
(劉俊波制作愛心夜宵)
今年46歲的劉俊波多年來一直從事農業(yè)增產技術的傳播和推廣,為鄉(xiāng)村百姓增產增收提供了卓有成效的幫助,《劉俊波多胞胎玉米種植千畝示范田喜獲豐收 》的新聞一直占據著農業(yè)頻道檢索的榜首,新技術的推廣使黑、吉、遼、蒙多個省份的種植戶因此受益,創(chuàng)業(yè)以來,劉俊波始終恪守“為農業(yè)發(fā)展而奮斗終生”的信條,用心做著自己熱愛的事業(yè),同時他還積極投身于公益事業(yè)之中,他帶領著侄子劉聰于2022年3月10號在遼寧省沈陽市開設了遼寧省首家“積善愛心共享廚房”,此舉主要目的是解決抗癌患者就餐問題,患者自帶食材,廚具、油、鹽、醋等所有調味品全部由愛心廚房免費提供。沈陽市腫瘤醫(yī)院、軍區(qū)463醫(yī)院,直線距離設立的愛心廚房約500米,步行6分鐘,即可到達。劉俊波說,讓患者和家屬親自做上可口又營養(yǎng)的飯菜,我們小小的善舉,讓患者省下的每一分錢,都用來延續(xù)患者的生命,這里就是他們和我的家,一起用煙火點燃生的希望。為了達到收支平衡,等疫情過后,劉俊波和劉聰還計劃準備把早餐開設起來,針對80歲以上老人、殘疾人員免費提供早餐。“抗癌廚房”的美名很快被人知曉,感動了很多愛心人士,很多企業(yè)經營者被他的事跡感動,紛紛表示要加入志愿者行列。
今年29歲的劉聰,曾在遼寧大連空軍某部服役,自主擇業(yè)回到家鄉(xiāng)沈陽做餐飲燒烤行業(yè)。劉聰說,為了和叔叔劉俊波開設愛心共享廚房,他放棄了自己的事業(yè),在疫情反復波及沈陽的特殊時期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劉聰以實際行動踐行著軍人“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使命擔當和忠誠本色。
(劉聰放棄了自己的餐館,加入了愛心共享廚房)
夜幕降臨,積善愛心共享廚房里亮起的燈光,照亮了寂靜又黑暗的街道。積善愛心共享廚房經營者劉俊波和劉聰早已在店里開始忙碌。因為每晚10點準時出餐幾十份,他們需要提前幾個小時開始準備食材,劉俊波說,為了保障食品安全,必須新鮮出餐。
由于全市小區(qū)處于封閉管控狀態(tài),只有志愿者等投身疫情防控一線的人員可以憑證通行。劉俊波說,每天都會有讓他感動的愛心企業(yè)紛紛主動聯系他,想和他共同延續(xù)“愛心”夜宵,可惜卻不能親自過來幫忙。 “我盡自己的微薄之力,有一份熱就發(fā)一分光吧,因為我兒子也是一名醫(yī)務人員,在新民市同生骨科醫(yī)院工作,他也是每天奮斗在 一線,我深知醫(yī)務人員的艱辛,相信有了大家的助力,我的愛心夜宵會一直堅持到疫情結束。”劉俊波告訴記者,每天要送出去幾十份“愛心”夜宵,白菜豆腐五花肉、雞肉燉土豆、豆腐燉土豆等,需要每天換菜品用心準備,想讓奮戰(zhàn)在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夜宵吃得豐盛一些。為了保障一線人員的身體健康,送往疫情防控一線的“愛心”夜宵必須準時送到。
目前他的夜宵制作也主要靠自己和劉聰在支撐。“我看到我的朋友劉聰每天都在免費為社區(qū)配送夜宵,非常感動,疫情期間,知道他人手肯定不夠,我就放下了下午和晚上的出租車拉活業(yè)務,出租車司機沒有限制,以前自己是做廚師的,現在正好自己還能幫助下他們,讓劉聰他們減少點勞動量”,出租車司機志愿者毛雨坤告訴記者。
(左一為出租車司機毛雨坤休息時間到愛心共享廚房幫廚)
“看到劉俊波這樣的愛心共享廚房,作為醫(yī)務人員的我,真的非常感動,也深知患者和家屬需要哪些幫助,我和我的朋友張雨也加入了劉俊波的愛心團隊,知道免費送夜宵也需要資金投入,為了給劉俊波分擔一些,我們各拿出200元,獻出一份小愛心!”腫瘤醫(yī)院醫(yī)務人員王魏巍說。
(劉俊波的義舉感動了王魏巍和張雨加入到愛心團隊)
人間煙火氣,最暖世人心。“積善愛心共享廚房”劉俊波、劉聰的“愛心”星星之火,已經開始在沈城大地引發(fā)愛心涌動的燎原之勢。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一群善良的人手挽著手,就一定能凝聚起堅不可摧的強大力量,這力量帶著穿透陽光的倔強,足以戰(zhàn)勝疫情、喚醒春天。
(新媒體責編:pl090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qū)南三環(huán)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