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業長期穩定的基石,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力量。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以強基固本謀鄉村振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堅持“中國人要端穩中國碗,中國碗要裝好中國糧”。張家界愛德幫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彭曉燕,不畏艱辛萬苦,不計較個人得失,屢敗屢試,11年潛心研究創新高山旱稻本土綠色良種,使中國糧擁有中國種,讓中國人牢牢把自己的飯碗端在了自己的手中。她作為一位致力于三農的女企業家,以綠色農業健康農業為創業初心,通過自主創新培育了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優質綠色良種,豐富了我國糧食的品類,開創了旱稻大面積種植的新篇章。她以敢于擔當之精神踐行社會責任感,發展高山旱稻產業鏈,帶領農民走向共同富裕,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踐行者!
自主創新高山旱稻,賦能鄉村振興
主席強調“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必須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把種源安全提升到關系國家安全的戰略高度,集中力量破難題,補短板,強優勢,控風險、實現種業的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而我國目前種業自主創新水平與發達國家有差距,一些糧食作物單產較低,品質不高、等短板弱項。愛德幫農業集團深耕旱稻培育、研究、種植推廣十多年,創始人彭曉燕經過調研考察深知我國傳統旱稻,具有用水量低、畝產低、出品米率低的短板弱項!種業強芯,自主創新是關鍵,科技富農,是賦能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她付出了極大艱辛與努力,自主培育創新發明綠色良種“高山旱稻”這一科技創新成果獲得了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高山旱稻發明專利證書。
此種高山旱稻種子有以下特點:
(1)具有不用水澆灌,耐寒、耐熱、耐水淹、抗逆性強、抗病蟲害、生命力及其頑強。
(2)不打農藥、不施化肥、不用除草劑,綠色有機,富含鈣鐵鋅硒等十多種營養元素,營養豐富口感清香。
(3)適應任何土壤和地形。(酸性、堿性、黃沙土、亂石、廢棄的荒地、旱地、石頭縫石頭縫等貧瘠的土地上依然可以長出金燦燦的稻谷,畝產平均800斤,最高可達1200斤。讓我國的荒地變糧倉,也間接增長了我國種糧的面積。目前愛德幫高山旱稻截止在2021年12月,已經在全國32個省市區,累計登記在冊種植農戶40多萬,當年種植面積達1000多萬畝,無論是甘肅的泥沙地,河北小麥,山東亂石地,還是河南堿性地,黃河邊上砂石地,等缺水,無法儲水的地方均取得了糧食的豐收。
(4)播種方法簡單,省工、省時、節水,田間管理簡單。
(5)愛德幫旱稻全身都是寶,除了稻谷,稻桿還能加工飼料和板材,建造綠色環保別墅,能抗八級地震。
目前愛德幫高山旱稻在全國可適應東南西北氣候環境可以種植,農民種植此種子不僅降低投入成本,還保證高質高產,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據湖南湘西洲永順縣石堤鎮種植戶反饋,種植愛德幫高山旱稻三年,畝產穩定在八百斤左右,收入比其他農作物要好的多。其中一位農戶種植八畝地,收入達到三萬五千九百元。其中一位種植戶大姐說自己種植高山旱稻四畝地,播種后由于生病住院三個月,沒有時間管理,畝產也達四百多斤。
很多種植農戶表示,2022年將加大旱稻種植面積。高山旱稻優質良種,賦能農民種植糧食穩產高量,提升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讓廣大農村閑置的土地荒地因為有了合適的種子通過農民的種植如今變成了綠油油的田野,不僅為國家種出更多的有機糧食,還為農民增加更多的經濟收益。通過創新小種子賦能鄉村振興的縱深度,構建了農業強,農民富,農村美的新局面。
發展高山旱稻產業,助力農民共同富裕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推進鄉村產業振興,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也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農民農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愛德幫集團堅持奉行“綠色三農、為愛而生、以德服眾、互幫共贏”的企業文化。彭曉燕作為杰出女企業家,積極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大力發展高山旱稻多元產業鏈,助力農民走向共同富裕。
愛德幫高山旱稻,以最簡單的種植方式高產穩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帶領廣大跟隨者,種植者最大化的減少用工,減少成本的同時,綜合利用好愛德幫高山旱稻的有機綠色元素。一方面擴大高山旱稻除稻谷之外的稻糠、稻桿,稻葉,和稻根加工成有機飼料的能力。另一方面面對大面積收割的稻桿,現場加工成壓縮板,不浪費任何一根稻桿,不污染任何一片田野,提供可抗地震的別墅板材,給種植百姓帶來無限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另外愛德幫通過訂單種植合法約定100%回收和訂單銷售一體化運營模式,穩定和增加農民收入,助力農村經濟發展、帶動農民返鄉創業。有效解決了返鄉創業就業問題,充分發揮農村人才資源,帶動高山旱稻產業興旺。愛德幫旱稻種植,管理團隊集體參與,全民持股,利益共享。同時充分利用愛德幫旱稻桿加工生產價廉物美的特殊板材,建成綠色環保的鄉村別墅。大力發展產業鏈,實現自動可持續循環發展經濟,實現一村一品牌,一村一加工廠。
目前已經落地的愛德幫旱稻副產品有鍋碗盤,生產所有包裝類紙盒等,每畝地稻草可出紙漿二頓,一頓價格7280,可實現每畝副產品過萬。彭曉燕通過高山旱稻打造多元的產業鏈,不僅有效增加農民的收入,還讓農民實現在家門口就業創業。提升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未來愛德幫集團立志于成為中國頂尖旱作物研發以及旱作物全產業鏈開發的現代化農業企業,將擬建成100萬個村級旱稻種植服務站,以100萬個共產黨員或者退休軍人為主體每個鄉村建成一個稻桿加工廠,使農村留守婦女成為糧食的最基本種植保障單位。使種植更簡單管理更簡單的旱稻能實現全面普及農村。逐步成為中國最大的糧食種植生產企業,以更大的作為促進高山旱稻產業的興旺,帶領更多農民走向共同富裕!
彭曉燕腳踏實地,堅持不懈的奮斗,投入了十多年的的身心,包含了自己的青春、時光、愛情、親情、體型、積蓄等等一切,一個把自己嫁給高山旱稻的女人,以不服輸的精神和骨子里的自信和執著,創新高山旱稻良種,終于讓自己夢想成真!在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她聽黨話跟黨走,不僅取得了高山旱稻良種的專利,2021年在北京成立中國旱稻研究院,領跑有機旱稻種子的研發與種植推廣,推動我國種業高質量發展,把種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確保中國碗端中國糧,中國糧用中國種,切實保障我國的糧食安全,并以種業強“芯”賦能鄉村振興。持續做強做大高山旱稻產業鏈,助力農民實現共同富裕。以實際行動迎接二十大的召開!
(新媒體責編:pl090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