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畫上隨“神九”遨游太空,下藏人民大會堂流芳百世
徽派版畫興盛于明代初年,曾創造了我國古代版畫的輝煌。從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以賴少其等為代表的安徽版畫家,繼承徽派版畫精雕細鏤、清新秀美的優秀傳統,借鑒敦煌壁畫和西方繪畫色彩,創作了大批版畫作品,被譽為“新徽派版畫”。2006年6月,在省委宣傳部和省文聯領導下,在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支持下,安徽美協組織了“黃山魂”新徽派版畫創作活動下,由安徽省美協主席章飚領銜創作的大型版畫《盛世黃山圖》便誕生于此。
《盛世黃山圖》主創合影(右五:主筆人章飚)
章飚領銜創作的的《盛世黃山圖》,迄今中國最大的版畫作品
《盛世黃山圖》高2.2米,長6米,全景式描繪了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黃山36峰巒、130余景點,以及宏村、西遞和合銅黃高速等現代新貌。它是此次活動中所獲得的碩果之一。美術理論家斯舜威高度評價此畫:“是一幅皇皇巨制,全面展現了黃山和古徽州地區的自然與人文景觀,以此為代表,將新徽派版畫創作推到了一個新的高潮。”
《盛世黃山圖》黑白版畫
章飚領銜創作的的《盛世黃山圖》 相伴“神舟九號”遨游太空
為借助航天科技,進一步展示安徽秀麗風光、人文歷史和文化強省建設成就,安徽省決定選送安徽版畫《盛世黃山圖》和黃梅戲光碟《天仙配》作為“神九”搭載物品。由于原件超重,章飚與合作藝術家特地選用超薄皮紙,純手工精心趕印了一件《盛世黃山圖》。6月16日,《盛世黃山圖》隨“神九”同時升空,遨游天庭。
送往太空的紙質版畫《盛世黃山圖》
章飚領銜創作的《盛世黃山圖》人民大會堂收藏的唯一一幅版畫
在人民大會堂內有兩大版畫巨作,一幅是章飚領銜創作的大型黑白版畫《盛世黃山圖》,另一幅作品還是章飚領銜創作的彩色版畫《盛世黃山圖》。兩幅作品全景式的展現了黃山標志性景觀,是迄今中國最大的版畫作品。作品不僅絕妙的表現出中國人民的民族精神,更在于它具有高度的藝術價值和特有的魅力。
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為紀念人民大會堂建成50周年,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人民大會堂管理局特邀章飚創作人民大會堂北大廳背景畫。于是彩色版畫《盛世黃山圖》再一次搬入了人民大會堂內。這幅彩色版畫《盛世黃山圖》描繪了黃山云海的壯麗美景。畫中縹緲的云霧包裹著黃山諸峰,初生的太陽在天邊從云海中緩緩升起,一株迎客松映照在朝暉下,象征著祖國的萬古長青,深刻反映了中國與世界人民和平友誼的象征,被稱為人民大會堂的兩大曠世巨作。
皇皇巨制,譽滿天下
章飚領銜創作的《盛世黃山圖》自問世之日起,就殊榮連連:
2008年,作品被北京人民大會堂收藏,此為人民大會堂第一次收藏版畫
2010年,入選全國第十一屆美展、第二屆全國壁畫大展
2010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將此畫作為禮品贈送美國馬里蘭州政府。
2012年6月16日18時37分作品相伴“神九”升空遨游,并在6月29日10時勝利歸來,見證了中國航天事業的偉大一步,銘記史冊。
現在,這幅天外歸來的《盛世黃山圖》,已經被安徽省博物館永久珍藏,成為安徽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章飚受邀在人民大會堂創作作品
掛在人民大會堂的這幾幅畫,到底出自誰人之手,價值多少錢
很少有人知道,人民大會堂是除故宮之外的另一座藝術品寶庫。在這里,除了33個地方會議廳外,迎賓廳與宴會廳、國家接待廳、金色大廳等,都注重用書畫作品裝飾。
北京人民大會堂是萬眾矚目的地方,其收藏和展示的作品也必然會受到人們的關注。那么,怎樣的作品才有資格進入這里呢?
從題材上看,長城、山川、迎客松、花卉等最為常見;
從藝術特色上看,掛在這里的作品必須能夠體現中華文化的燦爛文明,體現我們泱泱大國的恢弘氣勢;
就人民大會堂而言,藝術家純粹的自由創作和藝術情感的宣泄未必合適,這里需要的是藝術個性和民族性的高度統一。
章飚對徽派藝術的貢獻可謂是功不可沒,他幾十年來潛心耕耘在安徽文化事業中,不問俗事,專心創作。其筆下的皖南山水,黃山勝境,無疑不流露出他對家鄉徽州的深情,同時也展現出他傲人的筆墨造詣。在他的帶領下,無論是徽派版畫還是徽派繪畫都一次又一次推至新高峰。
章飚簡介:
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五、六、七屆理事(15年)
安徽省美術家協會主席(8年)
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名譽主席(6年)
中國版畫家協會常務理事
中央文史書畫院研究員
中央文史館書畫院安徽分院執行院長
安徽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原安徽省文聯副主席
國家一級美術師
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榮獲國家人事部中國書畫人才專業委員會頒發的“當代中國畫杰出人才獎”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辦公室“優秀人民藝術家”稱號
作品欣賞:
章飚國畫作品《老屋》
章飚國畫作品《錦屏疊嶂》
章飚國畫作品《家園》
章飚國畫作品《飛來石》
章飚國畫作品《奇峰競秀圖》
章飚國畫作品《郁郁新篁里》
(新媒體責編:pl090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