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房,其實是一件特別專業的事。這些年,我們看到了太多的購房者在買房這件事上走了彎路。尤其是對于沒有買房經驗的首次置業群體來說,更是如此。對于動輒幾百萬甚至上千萬的房產,可能是很多人一輩子買的最貴的“商品”,所以,在買房之前,無論你是首次置業、還是二次置換,多做一點功課,是必要的。這篇文章,麥田房產就和大家討論一下在北京買房的原則和建議。
01 買房的“不可能三角”
對于很多人來說,在買房時常常會陷入“理想主義中”。誰都想買位置又好、房齡又新、價格又低的房子,但很遺憾的告訴你,這三個因素疊加起來剛好構成了買房中的“不可能三角”,在正常的市場條件下,一個房子位置好、房齡新、價格低三者很難兼具。
位置好、房齡新的房子價格貴;房齡新、價格低的房子,一般都位于位置偏遠的郊區;位置好、價格又低,那不是妥妥的“老破小”嘛。如果你“恰好”碰到一個位置又好、房齡又新、價格又低的房子,你的第一反應不是竊喜,而是要警惕“會不會房屋的產權存在問題”。
其實,無論在哪個城市,都沒有十全十美的房子。買房者的第一課,要學會接受房子的不完美。
02 不要把邊緣需求上升到絕對需求的高度
很多買房人,分不清自己的核心需求和邊緣需求,一通需求羅列下來,發現沒有幾套符合條件的房子可選擇。
買房的第一件事是一定要做需求排序:你買房的第一需求是什么,第二需求是什么。如果你的第一需求是通勤,那就首先考慮地鐵沿線或者公司周邊的房子;如果你有了孩子,并且和父母同住,那居住空間大很可能就是你買房時首要考慮的因素。
有人想要落地窗、有人想要個高大上的入戶門、有人想要小區里有個運動場……這些要求都是房子的加分項,但在我們的購房決策中,不能把這些邊緣需求當成選房子的絕對標準。 我們之前遇到一個購房者,在買房的時候,把落地窗作為選房的第一標準,沒有落地窗的房子全都不考慮,這樣的選擇面會減少很多,從交易的角度,你的選擇越少,你可議價的空間通常也就越小。
正確的做法是把這些選項當成附加項,在選房時優先考慮滿足這些條件的房子的同時,還要衡量選擇這些時要付出的額外代價。如果一個落地窗要你多付出100萬房價,你還會認為落地窗是非要不可嗎?
買房不是簡單的條件篩選,而是需求價值排序,千萬不要因為內心的某個小執念,錯過更多合適的房子。
03 買房之前,一定要考慮板塊的成熟度
一個城市的發展,在一定時間內,是有邊界的,北京也不例外。
我們打開北京的地圖,發現北京其實仍有大片未發展的區域,這些區域,通常被認為是極具潛力的洼地。換句話說,這些板塊從發展到成熟,是需要時間的。我們以亦莊的發展為例,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在亦莊建立了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但那時候的定位還是產業園,直到2010年前后,亦莊才迎來了大跨步的發展。也就是說我們現在所看到的亦莊,是經歷了十多年建設才成型的。
所以在北京買房時,也要注意看一下這個板塊的發展成熟度。純居住板塊,一般的成長周期在五年以上,而產業板塊的發展,時間則更長。
那些“北京買哪兒都行,反正早晚都會發展起來”的想法是十分要不得的。如果這個地方三十年都發展不起來呢?人生又有幾個三十年可等。
04 買房,一定不能有“歷史包袱”
為什么很多新區的發展,最先享受到發展紅利的通常不是本地人?
說白了,外地人看一個新區,看到的是這個地方的規劃、配套、產業、就業。對新區的接受度會更高。而本地人一提到新區,因為對新區有歷史記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她的過去:“這個地方,十幾年前不就是一片菜地嘛?來這兒遛彎我都嫌遠,更別說在這住了。這邊都快六環了,六環能算北京嗎……
此外,很多買房人的“房價歷史主義”的想法也比較普遍:“這邊的房子,我之前來看過,三萬塊錢一平都沒人買,現在五萬賣給誰啊,誰買誰傻……”這些都是典型的在買房時,在自己判斷時摻雜了“歷史包袱”。這就導致你不能客觀地判斷當前板塊價值。
在房地產市場發展進入新常態后,房子“閉眼買”的時代早已成為過去式,雖然房子不能十全十美,但是家可以。在買房路上,我們一定要有所取舍,才會選到相對心儀的房子。
(新媒體責編:pl090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